统一后的德国在欧盟中的新角色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因而冷战结束和德国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德国问题是否会重现的担心。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冷战结束后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德国不仅同其他欧盟国家一样把自己的部分主权置于欧盟的共同管理之下,甚至是最积极地推动欧盟在广度上向东扩展,在深度上向高政治领域推进的欧盟国家之一。于是,人们得出了欧盟的制度限制了德国权力的发挥,欧洲认同使德国更愿意做欧洲中的德国等结论。德国究竟在欧盟中扮演了怎样的新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是出于制度的作用,欧洲认同的发展还是国际结构转变的必然结果?这些就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本文认为,德国在1990/91年之后,在欧盟中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从被动地受约束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的欧盟制度的构建者,逐渐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盟的发展深化中起了重要的主导作用。造成这一角色转变的原因主要是冷战结束后国际结构由两极转变为单极,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德国的国家利益发生了转变,希望以欧盟为依托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此外,德美矛盾的逐渐深化也使得德国只能通过欧盟逐渐实现对美国的均势。最后,按照现实主义的制度观,制度服务于大国的利益,因而参与构建欧盟的制度会给德国带来更多的相对收益。随着德国的统一和实力的逐渐增强,欧盟的发展轨迹会越来越多地打上德国的烙印,而德国会以欧盟为依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其他文献
自然法观念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地一种文化观念,它以理性为基础,以正义为终极价值目标,注重法的道德性,曾经被认为是对与错的终极标准。它以二元论的思维
各国民事立法与实践的共同追求是寻求民事司法裁判的终局性、权威性、稳定性与裁判的公正性、正确性之间的平衡。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尽管它们的名称或许不同,具体
善治视野下的我国民间组织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变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善治是治理的最优状态,它意味着政治改革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政府体制之内,国家权力日益回归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高校坚持“立德
目前,我军建设的发展已进入新世纪的新阶段,军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必然会发生一些新的改变。加强对当代军校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研究,对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新时
医疗保险是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健康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