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是知识和技术生产和传播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独特的科技引领性作用。开展世界大学科研创新力评价,从比较中找出中国大学和世界知名大学创新力的差距,提出提升中国大学创新力的策略,藉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完善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树立风向标,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是指人们能动地进行的产生一定价值成果的首创性活动。创新力亦即创新能力,是指人们能动地进行的产生一定价值成果的首创性活动的能力。大学科研创新力,是指大学在科研活动中能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创新资源,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管理创新等各种创新活动,产出高水平科研创新成果能力。本研究所指中国大学是指狭义的中国大陆的大学,未包含港、澳、台三地的大学,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和倾向。本研究认为,大学创新力由创新产出数量和创新产出质量两个维度构成。模型纬度的设置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数据的易获取性,评价主要数据来自基本科技指标和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数据权威,更新快;二是便于国际比较。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析分析法,确定了大学科研创新力评价模型和指标权重。原始数据采用标准分转化并用T分数校正,再用最大值归一法进行百分制处理。利用SPSS20软件算出单项、维度及总分得分,得出排名结果。结果表明,我国大学产出发明专利数得分及创新数量得分高于均值外,其他单项、纬度及总分均低于均值。差距表现在,中国大学虽然是论文生产大国之一,但是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偏少,或者说原创性成果偏少;在ESI检索中的文章,热门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数总量较多,但校均数量指标排名靠后,和知名大学有较大差距;与国外大学相比,代表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占比不够高;中国大学学科创新力总体偏弱,极少数学科力量较强,但部分学科还需填补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有,中国大学乃至中国缺少在国际上某个学术领域领军担纲的人物;大学理念缺失;大学制度缺失;高等学校科技经费有了较快增长,但政府投入占比过大,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占比不升反降,不利于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要提升大学科研创新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政府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促进大学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及大学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有效进行原始性创新;从政府主导向政府、企业“双主导”、产学合作创新转移;促进大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大学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