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胶囊化(Microencapsulation)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覆起来,以天然或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将作为囊芯的话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性囊膜粒子的过程。微胶囊化后可避免囊芯物质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活性。本文选择豚草提取物质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微胶囊化。植物源农药由于易受光照、温度等影响而失去生物活性,将其制成微胶囊剂后能延长生物活性药效。本文选用豚草提取物质作为囊芯材料,壳聚糖、阿拉伯胶和木质素磺酸钠作为囊壁材料,利用复合凝聚法分别制备了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和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对微胶囊进行性能测定,包括观察形态特征、粒径分析、红外光谱表征、热重分析、缓释试验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下:制备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的最佳条件为:壳聚糖浓度0.8%,阿拉伯胶浓度为2.5%,芯壁比为1:1.5,成囊pH值3.8,成囊时间70min。对成囊的影响大小排序为芯壁比>阿拉伯胶浓度>壳聚糖浓度>成囊pH值>成囊时间。微胶囊的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形状规则,表面光滑。红外光谱表征显示豚草提取物质成功包覆于微胶囊里,由粒径分布图得出制备的微胶囊的中位径为21.48μm,粒径分布集中,大部分的粒径分布在13.50~41.33μm之间。经热重分析得出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能良好,由于囊壁材料的保护作用其热稳定性要优于豚草提取物质。经缓释试验得出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释放速度缓慢,试验结束后失重约29%,而豚草提取物失重高达82%。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壳聚糖/阿拉伯胶-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具有缓慢释放的作用,能够提高死亡率,保护囊芯材料防止其快速挥发。制备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的最佳条件壳聚糖浓度为0.4%,木质素磺酸钠浓度为2%,芯壁比为1:2.5,成囊pH值4,成囊时间60min。对成囊的影响大小排序为芯壁比>成囊时间>木质素磺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成囊pH值。微胶囊的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外部形态良好,红外光谱表征显示豚草提取物质成功包覆于微胶囊里,利用粒径分析仪得出的粒径分布图得出中位径为25.77μm,大部分的粒径大小分布在15.43~49.84μm之间,粒径分布集中。经热重分析得出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能要优于豚草提取物质。经缓释试验得出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释放速度缓慢,试验结束后失重约37%,而豚草提取物失重高达82%。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证实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发挥了其缓释的作用,延长药效并保持囊芯材料的生物活性,因此能够提高死亡率。可以得出,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化后其性能优于豚草提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