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集聚膨胀,建筑密度迅速增大,城市拥挤现象不断呈现,且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彰显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薄弱不断体现出来,严重阻碍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对城市综合承灾能力问题的相关研究却落后于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不足,因此,本文主要从城镇化视角来对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从六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城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从防灾能力、抗灾能力、救灾能力和恢复能力等四个方面反映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和简化。同时利用分形理论与评价方法从城镇化视角建立了承灾能力评价模型,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形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对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综合承灾能力的分形评价分析,得出救灾能力和抗灾能力较防灾能力和恢复能力对综合承灾能力的贡献大;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得出城市综合承灾能力与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协调性是影响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强弱的主要原因,二者发展越协调,城市的综合承灾能力就越强;而目前大部分城市二者发展的协调性较差,还没有城市处于城镇化率高同时综合承灾能力也很强的区域。针对上述结论,本文主要从对政策方面、管理方面、城市规划方面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了提升城市综合承灾能力的路径。在理论界,本文的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对城市综合承灾能力从城镇化这一新的视角进行研究,且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框架体系。在实业界,此项研究成果可以为解决城市综合承灾能力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有力的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对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