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的背后是文化的记忆,文学人类学将文学置于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来阐释,以“文化”为纽带探讨“文学”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对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来理解和阐释凉山彝族“铜”叙事,将其置于凉山彝族“文化”大背景下来阐释,从凉山彝族先民对自然、人类自身及社会最质朴的认知和表述中领悟凉山彝族的文化底蕴。以现今民间保留的传统文化事象反观凉山彝族“铜”叙事,挖掘“铜”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体悟凉山彝族先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觉和民族信仰的坚守。本文前言部分介绍了论题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述评及研究意义;正文第一章概述了凉山彝族“铜”叙事的起源及类型;第二章从凉山彝族“铜”叙事与“金”、“银”、“铁”叙事的关系分析中得出“铜”可替代作为“财富”使用时的“金银”,也可代替作为生产工具使用时的“铁”,但“铜”作为仪式神器和护身符时是其他金属不能替代的,这是“铜”崇拜的一种表现;第三章则从民间的仪式治疗、禳灾及送灵归祖等习俗中阐述“铜”叙事的功能,深化对“铜”崇拜及“铜”叙事的认识;结论部分总结“文学”的“文化”研究意义,阐明“铜”在凉山彝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铜”作为一种重要的族群文化载体,一直在族群社会中传承,这是族群本土文化自觉的表现,也是对族群信仰及文化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