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高级组成部分,自1848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期货交易所CBOT以来的一个半世纪里,期货交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通过套期保值方式来实现的价格发现与规避风险的功能逐步完善。由期货市场产生的价格,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并且反过来影响现货市场的走势。衡量一个期货市场的有效性主要就是通过观察现货市场的风险能否有效地转移到期货市场来界定的。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安全保障。我国从200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油和成品油,石油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的影响,我国从国外采购的时候是参照纽约、鹿特丹和新加坡三地的加权平均价,在价格上受制于人,而且在时间上一般滞后国际市场一个月左右,往往我国大量采购的时候,国际大油商会联手抬高价格,而我国由于没有相应的避险工具和场所,只能被动接受,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采购到国内之后,国际油价往往应声而落,我们又要承受高成本之苦。造成这些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与石油消费与进口大国相匹配的“定价权”,而谋求国际定价中心地位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与发展我国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而且根据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渐放开原油与成品油的零售与批发市场,届时,我国石油安全的风险将全部暴露在外。 燃料油是成品油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发电、陶瓷生产等行业,是我国进口油品中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品种,而且在我国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于2004年年初就取消了其进口配额,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基本上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但燃料油的进口计价方式主要是按照新加坡市场普氏价格来制定的,不能真实反映国内市场的供求情况。有鉴于此,中国证监会首先于2004年8月25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燃料油期货,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同时,为以后其它石油产品期货合约的推出积累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上海燃料油期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量上看,已经远远超过新加坡市场的交易量;从价格上看,在与纽约、伦敦、新加坡市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