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浙江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沛,但由于人口稠密等因素,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水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问题更是日益突出。采用可大幅节省灌溉用水量、提升农田灌溉有效系数的节水灌溉技术成为缓解用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提升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主体(农户)的采用意愿,对激励其在农业生产中采用该技术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对保障农业安全、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选择)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大多采用规范分析或者缺少理论支撑的实证分析,并且普遍是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研究,忽略了我国东南省份虽是丰水地区,但同样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困扰的现状。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社会行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等为指导,构建了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的模型。在实证分析部分,本论文利用从浙江省16个县市获取的311户有效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回归探索重要的变量,进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和效果。数据结果显示,农户年龄、政府配套补贴、村民互帮互助、部门业务指导、信息渠道种类、风险因子和增收因子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政府配套补贴、村民互帮互助、信息渠道种类、风险因子和增收因子与农户采用意愿呈正相关,农户年龄、部门业务指导与农户的采用意愿为负向关系。因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加快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农业水资源浪费和短缺的有效途径。第二,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与增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具有密切联系。第三,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影响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第四,技术属性等外部因素通过农户的认知间接影响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第五,技术本身的节水效果也关系着农户的采用意愿。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推广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据一项关于中职生就业实习的调查数据显示,中职生实习就业率达95%,而两个月后实习就业稳定率却不足50%。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精神,工作上拈轻怕重,处理不好领导、同事等各方面人际关系,难以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等等。笔者结合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中职语文大纲要求,联系实际,立足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挖掘资源,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将职业精神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积极推进与亚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