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产量性状是新品种选育最重要的目标,但其稳产性也不容忽视,其产量稳定性受环境影响较大。稳产性和适应性直接决定了一个水稻新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能否获得高产,虽然追求水稻新品种高产并不是唯一的目标,但是将直接关系到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本研究以龙粳21作为对照品种,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参数估计等分析方法,对垦稻17112、垦稻1725、垦稻17414、垦稻1767、垦稻92、垦粳1704、龙垦2203、龙垦263、龙垦269、龙垦290、龙垦291、龙垦292、龙垦293、中垦8号等15份区试材料的在不同地点的适应性以及品种与地点之间的互作效应。同时探索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小区产量这4个产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各个参试材料在不同种植区域的适应性及稳定性。试验结果可以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品种的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这三个对产量构成因素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品种的产量。有效穗和实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也就是说一个品种在千粒重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有效穗数和实粒数是增产的主要动力。(2)参试材料中的龙垦263、龙垦2203,穗型较大,实粒数较多,有效穗数适中,千粒重稳定,籽粒充实度好,这类的品种受环境影响较小,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稳定性较好,属稳产型品种。(3)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8个试验点中龙垦291既具有稳产性又具有高产性的特点,在8个试验的产量表现较为一致,均高于对照品种龙粳21且的稳定性好,增产幅度为10.2%,增产显著,属于稳定高产型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