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至此,“对话”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被引入了语文教学,并引发了新的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本文在深刻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借鉴了有关对话教学的研究成果,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出发,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基于“对话理论”的语文教学模式,即: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形成背景与理论基础。此部分先介绍了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形成背景,然后阐述了其理论基础。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是对话作为时代精神向教育领域渗透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基于对独白教学的深刻反思的产物,同时,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根本转型也使得对话教学的诞生具有了逻辑必然性。语文教学模式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体间性理论、教育交往理论和建构主义为语文对话教学模式奠定了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给对话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第二部分: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与教学例示。语文对话教学模式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认为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它把教师、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主体,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沟通、交流,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生通过与教师、与他人、与文本及自己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话式相互交流与沟通实现视线的融合,完成自主建构和生命成长的过程。此部分详细介绍了语文对话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展以及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结合课堂例示进行评价。第三部分: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实现条件。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于传统教学模式全然不同的特点。首先,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是平等、自由气氛下的主体交互性学习;其次,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是学生认知与情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再次,语文对话教学模式是过程与结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当然,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开展还需要很多条件,最主要的是: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水平;优化教学环境,力促学生主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