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克、梅帅元等作家有感于要改变广西文学落后的局面,于1985年提出了“百越境界”的创作理念,一批作家表示支持并纷纷发表作品。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打开了广西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代表人物梅帅元、杨克、林白、张仁胜等分别成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文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家,催生了“广西三剑客”为代表的文学桂军团体。意象作为一种情感符号,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彰显了作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诉求。以意象视角深入把握“百越境界”理念及作家作品,可以进一步展现该地域思潮的艺术特色。第一章介绍百越境界的缘起及艺术理念。广西文学创作处于国内文坛边缘,全国范围内文化寻根热的兴起,周氏兄弟花山绘画的成功,推动了“百越境界”理念的提出。杨克发表《走向花山》组诗率先展开广西文学寻根行动,随后梅帅元、杨克发表了《百越境界——花山文化与我们的创作》主张打破现实与幻想的界线,抹掉传说与现实的分野,让时空交叉,将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溶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借助百越文化传统、审美形态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来创造一种境界。这是作家以现代价值理念突显地域文化特色,重塑民族精神的开放构想。第二章在分析意象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百越境界”主张是一个意象,以百越传统审美心理观照民族生活,将民族的历史、现实相交叉,蒙上了幻觉色彩,是写意性的主张。该意象辐射了劲健的红水河意象,灵秀雅致的漓江意象,原始神秘的花山意象,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俗象等,构成了百越境界创作有序而多层次的意象来源。第三章分析诗歌中的审美意象。杨克红土系列中,花山、红水河热烈奔放,传达作家的现代价值理念,跃动着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信心。林白通过林妖、鬼节等充满瑰丽色彩的意象展现了巫风神韵。采用蒙太奇跳转、并列对比等方式组合意象,作品充满象征性与暗示性,革新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第四章展现不同作家小说中意象的特色。梅帅元以漓江意象体现桂北刚柔并济的民族精神,红水河则凝聚桂西北昂扬劲健的民族精神。李逊以巫文化为背景描绘了诡谲神秘的人物,“魇”性人物走不出内心的痛苦,幻化人物象征神秘文化,非理性人物是巫文化的浓缩。张宗拭通过意象叙写不同人物的情感体验,澄澈的漓江是农卡老爹的心灵栖息地,人雕体现老石匠纯粹高洁的人生价值追求,土地束缚了山鬼的心灵,雄虎则走出了塔摩的狭隘民族仇恨。聂震宁通过地域意象表现了对文化的反思,长乐透视民族心理陋习,体现重建民族文化的紧迫性。岩画意象贯穿文本,人物没有实现交汇,体现对文化交流的思考。暗河意象则探寻了如何实现自然人性与社会规范的平衡。“百越境界”作家以开阔的视野与现代意识对意象进行加工创造,将价值理念和文化立场通过意象传达出来,思索着人生、民族、历史、社会等问题,意象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摆脱了文本中的政治化倾向,回归了文学本体,构成“百越境界”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西文学的后续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