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境界”文学意象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bin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克、梅帅元等作家有感于要改变广西文学落后的局面,于1985年提出了“百越境界”的创作理念,一批作家表示支持并纷纷发表作品。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打开了广西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代表人物梅帅元、杨克、林白、张仁胜等分别成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文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家,催生了“广西三剑客”为代表的文学桂军团体。意象作为一种情感符号,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彰显了作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诉求。以意象视角深入把握“百越境界”理念及作家作品,可以进一步展现该地域思潮的艺术特色。第一章介绍百越境界的缘起及艺术理念。广西文学创作处于国内文坛边缘,全国范围内文化寻根热的兴起,周氏兄弟花山绘画的成功,推动了“百越境界”理念的提出。杨克发表《走向花山》组诗率先展开广西文学寻根行动,随后梅帅元、杨克发表了《百越境界——花山文化与我们的创作》主张打破现实与幻想的界线,抹掉传说与现实的分野,让时空交叉,将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溶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借助百越文化传统、审美形态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来创造一种境界。这是作家以现代价值理念突显地域文化特色,重塑民族精神的开放构想。第二章在分析意象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百越境界”主张是一个意象,以百越传统审美心理观照民族生活,将民族的历史、现实相交叉,蒙上了幻觉色彩,是写意性的主张。该意象辐射了劲健的红水河意象,灵秀雅致的漓江意象,原始神秘的花山意象,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俗象等,构成了百越境界创作有序而多层次的意象来源。第三章分析诗歌中的审美意象。杨克红土系列中,花山、红水河热烈奔放,传达作家的现代价值理念,跃动着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信心。林白通过林妖、鬼节等充满瑰丽色彩的意象展现了巫风神韵。采用蒙太奇跳转、并列对比等方式组合意象,作品充满象征性与暗示性,革新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第四章展现不同作家小说中意象的特色。梅帅元以漓江意象体现桂北刚柔并济的民族精神,红水河则凝聚桂西北昂扬劲健的民族精神。李逊以巫文化为背景描绘了诡谲神秘的人物,“魇”性人物走不出内心的痛苦,幻化人物象征神秘文化,非理性人物是巫文化的浓缩。张宗拭通过意象叙写不同人物的情感体验,澄澈的漓江是农卡老爹的心灵栖息地,人雕体现老石匠纯粹高洁的人生价值追求,土地束缚了山鬼的心灵,雄虎则走出了塔摩的狭隘民族仇恨。聂震宁通过地域意象表现了对文化的反思,长乐透视民族心理陋习,体现重建民族文化的紧迫性。岩画意象贯穿文本,人物没有实现交汇,体现对文化交流的思考。暗河意象则探寻了如何实现自然人性与社会规范的平衡。“百越境界”作家以开阔的视野与现代意识对意象进行加工创造,将价值理念和文化立场通过意象传达出来,思索着人生、民族、历史、社会等问题,意象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摆脱了文本中的政治化倾向,回归了文学本体,构成“百越境界”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西文学的后续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隧道断面位于上部为软弱地层、下部为坚硬地层和软硬分界结构面构成的复杂组合地层中,容易引发地表塌陷、围岩失稳和支护结构破坏等工程灾害,目前缺乏这类隧道的设计方法,理
保证学生安全,研究智慧校车的安全监管系统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校车车载端的信息数据无法实时的准确掌控。但是随着GPS技术、WIFI技术、RFID技术、4G网络技术的成熟与运用,使
针对数据量庞大引起模型参数更新时样本选择困难及训练速度慢的缺陷,提出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铜闪速熔炼过程关键工艺指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机器学习方式提取用于建模所需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铁路运输业也正向高速、重载方向快速发展。京津线、武广线的建成通车更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一个跨越式的发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创造更加和谐且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满足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用电等需要,需要修建一些长距离、大流量的输水工程。对于长距离的输水工
<正>2006年5月10日,温州市国土资源局龙湾分局联合公安、保安、龙湾区天河镇政府及拆违公司等单位二百多人,对该区天河镇天凤村老人协会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遭到该村村民暴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置氢Ti-6Al-4V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相组成及切屑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测试置氢Ti-6Al-4V合金的动态力学性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200例,其中实验组(IMN)38例,对照组(非IMN)162例。根据患者对激素的
近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促使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1991—2003年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和全国31个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实
<正>平湖市的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地规划")于2010年12月分别经省、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限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占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