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针刺对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病理改变的影响、不同时期骨骼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的变化和胶原纤维变化的影响,了解针刺对骨骼肌钝挫伤愈合进程和质量的影响,进而探讨针刺促进骨骼肌钝挫伤愈合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2%戊巴比妥钠0.25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对大鼠右后肢腓肠肌内侧面实施钝性打击伤,然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损伤处进行针刺治疗,一组待其自然愈合。在损伤后即刻、第1天、第2天、第4天、第6天分别处死大鼠并取损伤处肌肉,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损伤处肌肉的病理变化,用Mallory三色染色法观察分析损伤肌肉的胶原纤维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含量。研究结果:1)从HE染色光镜结果来看,与自然愈合组相比,在损伤后最初几天炎症反应最为活跃的阶段,针刺治疗组损伤区域炎性细胞浸润更为集中和明显。针刺治疗组新生肌管出现较早、数量较多;在损伤后第6天,针刺治疗组大鼠损伤处肌纤维排列规整致密,炎性细胞消散,未见明显瘢痕形成,损伤处基本愈合。而自然愈合组大鼠损伤处肌纤维仍有水肿,排列松散,变性坏死处纤维结构未恢复,仍有炎性细胞浸润,并开始有瘢痕形成。2)针刺治疗组与自然愈合组在损伤后第1天均有肌卫星细胞出现,针刺治疗组PCNA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在大鼠伤后第2天时达高峰,而自然愈合组在伤后第4天达高峰,两组PCNA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在大鼠损伤后第6天均下降。在损伤后第1天、第2天、第4天,针刺治疗组PCNA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均比自然愈合组多,且在损伤后第2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采用针刺治疗后,骨骼肌修复组织的胶原纤维阳性数在损伤后第6天明显升高,与自然愈合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自然愈合组则呈整体上升缓慢趋势,两组的胶原纤维在伤后4天内没有显著差异,6天内两组的胶原纤维都呈上升趋势。结论:1)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早期,针刺能促使炎症反应早期出现和及时消退,从而加速坏死组织的清除;针刺治疗能够加速胶原纤维形成及稳定。2)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期,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及其高峰期提前,促进肌肉再生。3)骨骼肌钝挫伤后实施针刺治疗,能够加速损伤部位的骨骼肌再生,加速组织愈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