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乙素胆酸盐合成工艺改进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贝乙素胆酸盐是以中药复方蛇胆川贝散为依据,根据结构拼合原理,利用蛇胆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胆酸,及湖北贝母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浙贝乙素为原料,合成而得到的药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它的镇咳、去痰、平喘作用均比浙贝乙素和胆酸明显,且其毒性远低于浙贝乙素,因而浙贝乙素胆酸盐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发的药物。本文主要对浙贝乙素胆酸盐合成的工艺优化作进一步的讨论,同时,对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进行考察,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的依据。在浙贝乙素胆酸盐的合成工艺中,以毒性较大的四氢呋喃作为反应溶媒,反应时间为24小时。本研究尝试利用其它毒性更小的有机试剂作为反应溶媒,同时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所需要的溶剂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以毒性更小,更安全的乙醇代替四氢呋喃作为反应溶媒,反应时间缩短至12小时,反应产物仍为浙贝乙素胆酸盐,且产率大于90%。本试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指导,全面考察了浙贝乙素胆酸盐的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点、比旋度、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另外,还考察了它的化学性质,如:水溶液的pH值、遇酸或碱的水解反应、遇生物碱沉淀剂的反应。结合这些试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浙贝乙素胆酸盐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浙贝乙素胆酸盐的IR数据与浙贝乙素和胆酸的混合物的IR数据明显不同,浙贝乙素胆酸盐红外吸收光谱图2348 cm-1处有一弱吸收峰,且2756 cm-1未见浙贝乙素的特征峰,因此,红外吸收光谱法可作为浙贝乙素胆酸盐的主要鉴别方法;同时,可结合浙贝乙素胆酸盐其它理化性质的特点对其作进一步的鉴别。在含量测定方法上,因为浙贝乙素胆酸盐不存在明显的紫外吸收,本试验采取了比色法和HPLC-ELSD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两种方法均得到较好的结果,但HPLC-ELSD法的准确度较高,回收率达到99%以上。本试验还对浙贝乙素胆酸盐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指导,开展了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中发现,浙贝乙素胆酸盐对高温和光照均不敏感,有弱的吸湿性,遇酸碱或氧化剂会发生变质。加速试验是在相对湿度为75±5%,温度为40±2℃的条件下进行的;结果发现,试验的第三个月,其中两批样品出现少量结块的现象,试验第六个月,三批样品都出现结块现象,但样品的溶解性和含量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TLC和HPLC的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结块可能是样品吸水所引起的,而并非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龙葵正丁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的凋亡,
笔者自1986年~1996年运用罐贴法治疗肌筋膜纤维织炎12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230例中,男性570例,女性660例;年龄17~30岁70例,31~40岁480例,41~50岁591例,51岁以上89例;病程2天~5年;...
择校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中性政策,然而择校问题层出不穷。从"家庭教育"视角出发,认为产生这种反热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背景差异、家长动机差异以及家长价值取向的差异
<正> 关于“胃阴”“脾阴”的分与不分问题,从历代医家看,对“胃阴”“脾阴”的说法不一,有的将“胃阴”“脾阴”分立,亦有的主张无须分开。我个人主张不必分开。其理由是,脾
军用车辆器材的分类、分级是器材质量评估的直观表述。针对现有形势下军用车辆器材中分级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且不易掌握的特点,运用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解
<正>我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英语学习上的后进生。尤其是我们农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后进生的成绩左右着一个班级的总
评论界一向认为伍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夜与日》传统写作特征明显,但它已然蕴含了伍尔夫后期实验性创作的一些特征。她在小说中对时空的掌控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了对现代人
目的:研究复合酶提取天麻多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选,考察酶用量、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天麻多糖的影响。结果:提取天麻多糖的最佳工
<正>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原因之一。传统的手术及放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对于失去手术机会、体质较弱、无法切除肿瘤或不愿接受手
双季铵盐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表面活性剂。以二氯乙醚为联接剂,利用脂肪叔胺合成了一种长链的双季铵盐类化合物(简称BQA),用交流阻抗、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