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责任与疼痛共情的关系探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i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这个术语,自它出现在文献中时就展现出了多种意义。比较统一的定义是,换位思考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行为的能力。由此引申出的疼痛共情,被认为是由于旁人遭受疼痛,而引发的感知、体验和情绪反应,即对他人疼痛的感同身受。无论是对个体的生存发展还是人际交往,疼痛共情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影响疼痛共情的因素很多,其中人格因素是一种重要因素,但是人格与疼痛共情的关系还有待深入探索。本研究选择自立人格中的一种重要特质——人际责任来探索人格与共情的关系。人际责任是指对人忠、信,是一种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人际特质。本研究假设,人际责任与疼痛共情有关,而且这种关系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自我卷入度高的生动形象的伤害想象情境中,人际责任与疼痛共情的相关更高;在自我卷入度相对较低的情境中,人际责任分数与疼痛共情相关较低甚至可能不相关。实验一让被试观察他人身体部位疼痛图片并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对自己说:“他/她受到的伤害是我导致的”,同时生动形象地想象导致该人受到图片中所呈现的伤害的具体情境,以此探讨在伤害想象情境中人际责任与疼痛共情的关系。共113名被试,其中,85名女生,28名男生。先请被试填写一份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SSS-US),然后观察图片并评定图片中人物的疼痛程度。实验操作分别为:操作组(无伤害想象情境)、实验组(伤害想象情境)。结果发现伤害想象的主效应显著,人际责任的主效应不显著,伤害想象与人际责任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在伤害想象的情境中,被试的疼痛共情水平更高;仅在伤害想象的情境中,人际责任高分组比低分组的疼痛共情水平更高。实验二让被试通观察他人面部疼痛表情图片并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假设那些是受到被试惩罚的同学在受到电刺激时的面部表情,以此探讨在伤害假设情境中,人际责任与疼痛共情的关系。共106名被试,其中,81名女生,25名男生。先请被试填写一份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SSS-US),然后观察图片并评定图片中人物的疼痛程度。实验操作分别为:操作组(无伤害假设情境)、实验组(伤害假设情境)。结果发现伤害假设情境中,人际责任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即人际责任与疼痛共情有关,但这种关系主要发生在高自我卷入度的情境下。本研究在推进人格与疼痛共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面有一定贡献,但还存在不足。
其他文献
目前,电脑控制式微波炉已成为微波炉行业的主流产品。本研究采用系列目标任务的实验方法,对电脑控制式微波炉控制面板的按键属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心理学的设计原理,设计并验证了新型的微波炉按键操作界面。本研究共有两个研究五个实验:研究一对微波炉的按键属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一研究了在不同形状的条件下,微波炉控制面板上按键面积的最小值和最优值;通过实验二、实验三和实验四分别研究了按键
期刊
农民工体育是以农民工为参与对象,以身体练习包括健身、游戏、养生等为手段,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为目的的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的人体活动。与其他群体的体育活动相比,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