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海泡石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吸附的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丹明B是一种典型的碱性染料,其三苯甲烷分子结构在环境中很难去除,所以有效地吸附降解罗丹明B在印染废水中的含量对于减少印染污水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比较改性后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泡石与酸改性海泡石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海泡石对罗丹明B的吸附效果,选取吸附性能最好的作为研究对象。选出吸附量最大的改性海泡石进行BET、SEM与FT-IR表征分析,然后分析吸附影响因素pH,初始浓度,温度,投加量,再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做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拟合分析改性海泡石吸附机理,最后实验研究海泡石再吸附结果,说明改性海泡石的最大利用性。实验表明SDS/海泡石改性效果最好,其对应的25mg/L的罗丹明B去除率达到了92%。在比表面积分析过程中,其BET表面积为44.8169cm2/g,大于酸改性海泡石BET表面积31.4764cm2/g,在结合SEM分析过程中,整个SDS/海泡石表面无规则,总表面积变大,吸附质的溶液渗透面积变大,可以增加吸附量,最后结合FT-IR分析,与纯化的海泡石相比2839-2927cm-1处,与纯化的海泡石无吸收峰相比,SDS/海泡石出现了明显的-CH3和-CH2收缩振动峰,表明改性海泡石中负载的SDS成分。在SDS/海泡石最佳条件的确定实验中得知:在130-C,SDS与海泡石的质量比为1:10,反应液pH=2时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SDS/海泡石,在研究SDS/海泡石对罗丹明B吸附最佳条件的确定实验中得知:SDS悔泡石的投加量为0.02g,罗丹明B的浓度为35mg/L,溶液pH=3时,此时从吸附量上看SDS/海泡石对罗丹明B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24.91mg/g。研究SDS/海泡石对罗丹明B吸附动力学实验得知:准二级动力学的拟合效果最好,系数R2=0.999,表明吸附反应以化学反应为主。在研究SDS/海泡石对罗丹明B吸附热力学实验得知:吸附等温线拟合效果最好的是Langmuir模型,不同温度的拟合系数R2都大于0.995,吸附热力学结果发现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在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从而可知SDS/海泡石对罗丹明B的吸附过程是结合物理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的的表面单层吸附。实验热力学研究发现吸附反应中△Cr<0,所以吸附过程是一个白发反应的过程。论文最后研究了SDS/海泡石对罗丹明B的重吸附作用。在重吸附实验研究中发现:三次吸附量的总和30.39mg/L明显大于在最佳条件下的吸附量24.91mg/L,所以从整体上看SDS/海泡石作为吸附罗丹明B的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可循环利用性。在比较不同条件下重制SDS/海泡石吸附剂重吸附罗丹明B的实验过程中发现:10%硝酸重制海泡石的重吸附效量小于无重制改性条件下的重吸附量,小于80℃干燥重制海泡石的重吸附量,小于1%氢氧化钠重制海泡石的重吸附效量。实验表明:合理的重制条件可以提高重吸附的效果。
其他文献
汞是地壳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地表物质循环过程中,随火山喷发、地壳运动、水体运移(河流、湖泊、大洋等)及动植物吸收、代谢等过程在生物与环境系统间进行循环。人类活动
图书馆正从资源能力走向服务能力,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转型变革,整个馆配行业迎来新的冲击和机会。文章立足馆配市场现状,探讨新形势下区域性国有馆配商如何应时而变,结合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皮下注射两种胰岛素给药模式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电致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ECL)是将化学发光与电化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它同时具有化学发光与电化学技术的优点,比如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炼化产品的增加,油污泥总产量逐年增加,其中罐底油泥含油量大、含水率高、危害性大、处理困难,直接堆放或排出,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催化裂解技术是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很多土地受到了污染,我们将这些土地称为“棕色地块”。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