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成都行政区域内162名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两者是否有相关性,为神经性皮炎辨证论治与辨体论治相结合的新治疗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162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性别、年龄、住址、病程等基本信息,然后根据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判定标准和方法的得出相应的证型、体质类型,最后采用SPSS19.0分析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并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结果: 一、成都地区神经性皮炎的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成年人及老年人发病率远高于未成年人。病程分布以≥6月者分布最多,符合神经性皮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特点。 二、本次研究成都地区神经性皮炎患者共162例,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化火证(60%)>风湿蕴肤证(25%)>血虚风燥证(15%)。不同证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本次研究的成都地区162例神经性皮炎患者中,单一体质者最多,占61.7%,复合体质占38.3%。两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方面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四、本次研究成都地区神经性皮炎患者共162例,平和质及偏颇体质在中医证型、性别、病程方面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年龄段的平和质及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分布规律为:平和质(38.3%)>阳虚质(16.0%)>阴虚质(10.5%)>湿热质(9.9%)>气虚质(9.2%)>气郁质(6.8%)>血瘀质(3.7%)>痰湿质(3.1%)>特禀质(2.5%)。男性湿热质为主,女性阳虚质为主。风湿蕴肤证以湿热质为主,血虚风燥证以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肝郁化火证以阳虚质和阴虚质为主。病程≤2月者以气虚质为主,2-6月者以湿热质、气郁质为主,≥6月者以阳虚质、阴虚质为主。≤18岁患者偏颇体质以阴虚质为主,而>18岁的成年患者均以平和质为主。 结论: 本次研究显示成都地区神经性皮炎患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神经性皮炎的辨证论治基础上,增加对神经性皮炎中医体质的辨识,建立神经性皮炎“辨体-辨病-辨证”的新中医诊疗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