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就好比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规划实施,充分考虑其将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一直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严重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伟大深入地实践探索,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也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家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逐步缓解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作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强大的引擎助推作用。但是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特殊性质,使其在直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如何处理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外部性与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外部性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深入研究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关要素(资源、生态、司法等方面)的正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之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所带来影响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理论联系实际,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健康发展提供具体的和可操作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