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公司并购热潮。在公司并购日益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现手段的背景下,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中公司并购损益之谜的争论一直未曾休止。尽管许多研究已经发现,多数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损害了股东的长期收益,但国内对于并购市场绩效影响因素的多数研究未能跳出基于有效资本市场假定的现代金融学研究范式。而本文则基于新兴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了并购公司并购前的错误定价对并购市场绩效的影响,以及套利风险和机构持股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本文首先对公司并购与并购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前人文献以及错误定价、套利风险和机构持股对上市公司并购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其后对信息不对称理论、有限套利理论和投资者情绪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即错误定价对并购市场绩效的影响,套利风险对错误定价和并购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机构持股对错误定价、套利风险和并购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为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本文选取了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交叉分组的长期事件研究法计算并购后的买入并持有异常收益率用以衡量并购市场绩效,通过行业调整市账率衡量错误定价,通过市场模型估计的股票异质波动性衡量套利风险,通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变动量衡量机构持股。本文的研究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多数并购事件中,并购公司股东的长期市场收益遭受了损失。在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回归后,本文进一步得出了如下结论。首先,错误定价对并购市场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而且这种不利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其次,套利风险对错误定价和并购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干扰型调节作用,从而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但在中长期调节作用出现了由干扰型转变为增强型的迹象,由此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并购公司的市场风险。最后,机构持股能够中介错误定价对并购市场绩效的影响,但对于套利风险和并购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动量可以用于预测并购公司的短期并购市场绩效,但并不能用于对长期市场绩效的预测;机构投资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理性套利者,其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改善作用较为有限。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并购公司的管理层、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和市场监管部门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期改进其在上市公司并购过程中的相关决策;此外本文还针对研究的局限和展望进行分析,为其他学者的未来研究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