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文首先研究了近临界或超临界CO的临界性质及其压力温度的变化规律,描绘了不同密度的CO的P-T-ρ图,研究了不同密度超临界CO露点、临界点和泡点的变化规律.首次计算了不同密度CO的压缩因子,通过分相现象和压缩因子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0.2~0.8g/cm的密度范围内将CO的密度划分为低密度区(0.2~0.35g/cm),中密度区(0.35~0.57g/cm)和高密度区(0.57~0.8g/c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首先研究了近临界或超临界CO<,2>的临界性质及其压力温度的变化规律,描绘了不同密度的CO<,2>的P-T-ρ图,研究了不同密度超临界CO<,2>露点、临界点和泡点的变化规律.首次计算了不同密度CO<,2>的压缩因子,通过分相现象和压缩因子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0.2~0.8g/cm<3>的密度范围内将CO<,2>的密度划分为低密度区(0.2~0.35g/cm<3>),中密度区(0.35~0.57g/cm<3>)和高密度区(0.57~0.8g/cm<3>),并对不同密度区高压区均相CO<,2>临界性质的分别进行了讨论.接着,该文系统的研究了不同乙醇含量不同密度的超临界CO<,2>+乙醇二元体系的超临界性质,首次描述了不同乙醇含量的二元体系的PTρ图.该文还研究了以正丁醛、异丁醛、乙醇和水为共溶剂的超临界CO<,2>多元体系的临界性质. 最后,该文采用乙酰丙酮二羰基铑作为催化剂母体,以三磺化三苯基膦为铑膦配体,以超临界CO<,2>为反应溶剂,实现了在超临界条件下的丙烯氢甲酰化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并与常规条件下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在铑浓度为25ppm,P/Rh比为50,反应温度为50~60℃是最佳的反应条件.丙烯的转化率可达25.2﹪,正异比高达26.5到30.8.反应结束后催化剂与体系分离,铑溶于水相,基本上消除了铑的流失.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结构L增益奇异值方法,研究了结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性分析与综合问题,并以一些新的观点重新看待非线性H问题,讨论了其它增益问题与非线性H问题的内在联系.基于结构L增益奇异值进行的鲁棒分析与鲁棒综合,其基本依据是奇异值的边界特性,本文针对奇异值的上界特性给予了证明.本文重点研究了鲁棒稳定问题,得到了鲁棒稳定的充分条件,并讨论了保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鲁棒分析中存在的保守性不仅和不确定性的结构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人脸识别技术综述。首先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内容、历史、应用背景以及目前主要采用的人脸实验数据库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脸识别的各个步骤的主要任务和难点。
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对人脸检测和人眼定位的方法做了研究。介绍了目前的人脸检测的主要的算法。并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的人脸检测和人眼定位算法。一种可以称为是自下而上的办法,即根据脸部的特征如人眼等来检测人脸的位置;另一种可以认为是
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以视频序列为载体的目标跟踪在动作识别、行人分析等应用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其问题复杂性也让研究工作充满挑战。本文首先从历史语义信息和连续决策过程两个方面对跟踪问题的本质进行理解:即跟踪过程应为连续的决策过程,且视频序列提供的历史语义信息为后期决策提供支撑的同时也带来冗余。接着,基于该本质理解,总结出现有跟踪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局限性:历史语义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有自利agent参与的场景,多agent协作无论在工程领域还是在管理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联盟技能博弈是一个典型的多自利agent系统。通过对联盟技能博弈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能为其他自利agent的管理和协作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 (1)给出联盟技能博弈的一般模型,根据影响联盟值的因素将联盟技能博弈模型分为特征函数联盟技能博弈和划分函数联
随着越来越多的无线传感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室内位置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老人健康照护、火场救援以及安全监控等。在诸多技术中,基于射频的无设备被动定位因为无需携带任何设备就可实现室内人员的定位和追踪,具有隐式感知、非侵入性的特性,能够提供良好的隐私保护。由于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如噪声干扰、碰撞冲突等,容易引起丢包并对定位精度产生影响。为提高精度,现有被动定位方法通常部署过多的传感器节点,从而造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技术的发展,WSNs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方面,例如远程医疗监控、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WSNs中的节点通常随机部署在无人看守的监测区域,用于监测该区域发生的事件,并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给基站。所以怎样确保传感器节点的安全是WSNs的研究重点之一。传统的密码学方法能有效防御外部攻击,而内部攻击目前主要通过
人类视觉系统从外部世界接收到海量的视觉输入信息,选择性注意机制使人类具有从中抽取出重要信息并实时诠释复杂场景的能力。在过去几十年里,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们一直试图研究和揭示选择性注意的内部机理,并提出了视觉显著性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如目标识别、视频摘要、图像压缩、图像编辑、视觉跟踪等众多计算机视觉任务中。作为视觉显著性计算的研究分支,显著物体检测旨在从场景中检测出显著的物体并得到这些物体的精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己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领域。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大多数大跨度斜拉桥位于地震烈度度Ⅶ度以上的区域,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些桥梁的抗震性能开展研究,进行抗震设计。目前,我国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国标)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部标)只适用于主跨150米以下的梁桥和拱桥,不适用于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设计。国外大多数桥梁工程抗震规范亦只适用于中等跨径的桥梁,不适用于大
为了探讨稀土元素对植物生理作用的机制,应用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对Ce诱导悬浮培养东北红豆杉细胞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Ce诱导不同生物学效应过程的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并考察了Ce诱导红豆杉细胞产生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关生理变化及相关酶活变化.分析了Ce对细胞氧迸发的诱导作用及其机理,并用特异性药理学抑制剂方法分析了与氧迸发产生相关的信号分子.结果表明,Ce能够诱导东北红豆杉细胞产
该研究设计、制备了磷酸盐系列催化剂和硅藻土-莫来石陶瓷负载SiO-FeO膜管,并将它们应用于1,2-二氯丙烷脱氯氧化制环氧丙烷的反应中,用催化反应-膜分离耦合反应技术来有效促进和提高反应物1,2-二氯丙烷的转化率和产物环氧丙烷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