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凝血障碍中miR-24的增高对FX生成的影响及意义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ngl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创伤性凝血障碍(TIC)的患者凝血因子不足的机制尚未明确。微小RNA(miRNA)或许参与了TIC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miRNA-24-3p(miR-24)在创伤和TI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它在凝血因子不足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15名健康志愿者和36名重症创伤的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创伤患者中包括了28名非TIC和8名TIC患者。TIC的定义为患者来急诊就诊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收集患者就诊当时和第3天的血液标本。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方法确定血浆中miR?24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X(FX)和凝血因子XII(FXII)的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各资料数值间的相关性。结果在重症创伤患者中,血浆miR-24的表达增高了3.17倍(P=0.043),3天后显著下降(P<0.01)。TIC患者的miR-24表达显著高于非TIC患者(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miR-24表达与TIC有关。TIC患者中血浆FX浓度较非TIC患者(P=0.030)和正常对照患者(P<0.01)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提示患者血浆FX含量同休克指数、ISS、INR、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白蛋白存在中等到强的负相关性;同血红蛋白存在中等的正相关性。miR-24的表达和FX的水平呈负相关性,同FXII的水平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创伤和TIC患者中,血浆miR-24表达水平显著上调。FX的水平跟许多临床指标相关。miR-24和FX的负相关性提示了miR-24或许能够通过抑制FX的生成参与TIC的发生。本研究为TIC发病机制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TI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式。研究背景探讨miR-24是否能在体外抑制FX的生成。方法体外培养L02人正常肝细胞,脂质体介导miR-24转染L02细胞。q RT-PCR测定转染后细胞内miR-24表达水平,MTT法测定过表达miR-24对L02细胞增殖的影响,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miR-24转染后L02细胞中HNF-4αm RNA和蛋白的变化,ELISA法测定L02细胞上清液中FX的浓度。结果转染miR-24 mimic 24 h后,L02细胞中miR-24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NC组表达增高约48倍;3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正常对照组,miR-24转染后L02细胞中HNF-4α的m RNA表达约下降34.3%(P=0.023),HNF-4α蛋白含量约下降44.2%(P=0.013);miR-24转染后FX在L02细胞上清液中的水平显著减少,从(55.38±5.78)ng/m L降至(43.30±8.49)ng/m L(P=0.030)。结论miR-24能够抑制L02细胞中FX的生成。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miRNA在凝血因子生成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背景对于需大量输血(MT)的创伤患者,理想的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输注比例尚未明确。本部分研究旨在探讨比较不同比例的输血策略(FFP:RBC为1:1和1:2.5)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大鼠的复苏效果,及对血浆miR-24和肝脏FX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计算第一部分纳入的MT创伤患者输注FFP:RBC比例。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B组)、FFP:RBC 1:1输血复苏组(C组)和FFP:RBC 1:2.5输血复苏组(D组),另25只雄性SD大鼠用做血液采集。制作T-HS模型后,模型组予以预先设置的液体复苏干预,维持大鼠平均动脉压(MAP)≥80 mm Hg。观察并记录4组实验大鼠的MAP、死亡率及复苏液体用量。复苏后所有大鼠观察2 h后处死,处死前抽取所有大鼠的动脉血液,行凝血和血气分析。q RT-PCR检测血浆中miR-24含量。取大鼠肝脏组织,q RT-PCR检测FX m RNA水平。结果本组9名MT患者输注FFP:RBC约为1:2.5。成功制备大鼠T-HS模型,4个组间的体重和初始MAP、3个模型组间的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B组大鼠死亡率显著高于两个成分输血组(P<0.01);复苏后B组大鼠MAP在T180和T210时间点较C组和D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过程中C组和D组的MAP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提示2组成分输血组的酸中毒与血氧分压的下降的程度较B组有显著改善,各项血气值在C组和D组中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为维持大鼠血压于80 mm Hg以上,C组需要的用血量显著高于D组(P<0.01)。观察期结束后,B组大鼠出现了严重的凝血障碍,FFP:RBC 1:1比例复苏能使T-HS后大鼠凝血指标恢复正常,较Sham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的凝血指标则显著高于C组和A组(P<0.05)。B组大鼠血浆miR-24相对表达量为A组的2.59倍,1:1输血组miR-24的表达较D组降低更为显著(P=0.03),同A组无显著差异(P=0.70);B组大鼠肝脏FX m RNA的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至42.5%,C组大鼠肝脏FX m RNA的表达较D组显著增高(P<0.01),与A组无显著差异(P=0.67)。Pearson’s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大鼠血浆miR-24与肝脏FX m RNA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中等负相关性(rho=-0.68,P<0.01)。结论尽管需要更多的用血量,FFP:RBC 1:1输血策略较1:2.5对于T-HS大鼠凝血障碍有着更好的复苏效果,同时更能降低循环miR-24水平,增加肝脏FX m RNA的表达。
其他文献
<正>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的漩涡地带,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基于社会责任构建上的"瞭望哨"、"平衡器"作用十分重要。这种社会责任,具体说来,就
焊缝质量的监控一直以来是焊接工程中的主要研究课题。通常,电弧声信号中包含了焊接熔透状态等信息,有经验的电焊工通过耳听就可以大致判断出焊缝的质量,如焊缝的熔透状态等
视觉目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核心问题之一,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同时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度量学习是实现视觉目
目的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后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RRT治疗并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抗凝后发生代谢性
优先提升信息技术促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使命。通过对我国20余年来教育信息化帮扶政策的梳理和分析发现,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正由起点公平转向过程公
在生物体基因调控的复杂模式中,将遗传信息DNA转换成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的第一步就是转录起始。研究证实这些转录起始位点通常是缺乏核小体的区域,即核小体缺失区域,特
背景:随着整形美容外科的快速发展,自体脂肪移植因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低、组织相容性好、可重复获取等优点深得整形外科医生及国内外求美者的关注。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以探讨其对不同程度运动性中枢疲劳恢复效应影响的差异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模型组(n=32)和艾灸组(n=32),根据力竭运动及艾灸治疗次数的不同,将模型组与艾灸组再随机分为1、4、7、10次亚组,每亚组8只。模型组及艾灸组大鼠采用负重游泳实验复制力竭模型,艾灸组大鼠于力
文章运用定量分析法,对能够反映宁夏科技投入现状的科技活动人员、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人员、R&D经费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等指标展开深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
[背景]白内障是一种因为眼部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阻碍了光的透过,从而导致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的眼部疾病。白内障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是排名第一位的致盲眼病,并随着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