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与东海的碳交换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4年春季与秋季对黑潮主流径及毗邻东海陆架海区的调查,在系统研究了该区域水体中无机碳(p H、TAlk、DIC及DIC/TAlk)与有机碳(DOC、POC)垂直与水平分布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黑潮输入对东海陆架海区碳格局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解析黑潮主流径水体中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黑潮主流径水体中碳的浓度在不同水层中差异明显,其分布受到浮游植物生产、海—气界面交换、有机物降解、Ca CO3溶解及陆源物质水平输运等过程的影响。黑潮对东海水体碳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在春季黑潮表层水对东海陆架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其次表层水及中层水涌升形成的上升流、入侵流进入陆架区影响范围可达钱塘江口附近;秋季随着表层混合加剧,黑潮次表层及中层水体对东海影响减弱,上升流区随黑潮流轴一同西移。2014年春季及对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径及毗邻东海陆架区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黑潮主流径水体垂向上可划分为黑潮表层水、热带水、中层水与深层水,水层以30~50m、300~400m以及800~1000m分界。黑潮水体中DIC平均含量为2078.1μmol/kg,DOC与POC平均含量分别为98.59与1.62μmol/L;各参数中,p H值随水深增加而降低,TAlk、DIC含量以及DIC/TAlk比值则随水深增加而升高,DOC与POC在200m以浅含量较高而在200m以深降为相对均一的低值。黑潮主流径水体中碳的分布在表层受到浮游植物生产、细菌分解、海—气界面交换以及陆源输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次表层至中层水体中,初级生产的影响消失,有机物的分解对水体中的碳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在中层至底层水体中,有机物分解逐渐完成,Ca CO3溶解过程以及陆坡沉积物的水平输运成为水体中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位于上升流中心的TW0-1站位各参数均受到较深层次水体携游离CO2与营养盐上涌的影响,与黑潮主流径其他站位略有不同。2014年秋季对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径的调查研究显示,黑潮主流径水体垂向上依然能够划分为表层水、热带水、中层水与深层水四层,分别在75~100m、300~500m以及800~1000m分界。秋季黑潮水体中DIC平均含量为2078.7μmol/kg,DOC与POC平均含量分别为92.36与1.93μmol/L;黑潮主流径各层水体中各水文、碳参数分布规律与春季相似,影响因素也类似。秋季黑潮流域各站位碳参数量值与春季略有不同,其可能的原因有较低的浮游植物生产、利用以及较低的微生物分解量;秋季黑潮水体中DIC含量与DIC/TAlk比值与春季差异较小,但p H值与TAlk高于春季,由此可以推测秋季黑潮水体中有着较高的[CO32-]/[HCO3-]比值。春季东海外侧陆架站位表层至30m层无机碳体系主要受台湾海峡暖流影响,高p H、低DIC/TAlk比值的KSW影响区域局限于陆架调查海区东南部;而在外侧陆架底层,黑潮水的影响范围扩大,低温、高盐、低p H、高DIC/TAlk比值、低DOC含量的黑潮入侵流(KBCNT)水舌离开黑潮主流径向正北方延伸并抬升至钱塘江口附近,形成一个表层以下的上升流区。陆架海区各层水体中有机碳参数分布基本模式均为近岸高于远岸,陆源输入对陆架海区有机碳(尤其POC)分布格局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秋季调查中,上层海水垂直混合现象强于春季,东海陆架海区各层水体均表现为低p H、TAlk与高DIC/TAlk比值区;KUW区表现为p H低值中心以及TAlk、DIC与DIC/TAlk高值中心,体现了较深层水体上涌的影响;对黑潮源区的调查发现,南海水在表层至中层通过吕宋海峡与黑潮水的交换确实存在,p H较低、DIC/TAlk比值较高的南海水可能通过其对黑潮水的影响进而影响东海陆架海区的碳格局。由于黑潮在秋冬季节流轴更靠近东海陆架,且随着表层垂直混合的加剧,秋季黑潮的上升流也较弱,秋季航次中上升流区对东海陆架区碳格局影响减小,且其中心有向西侧偏移的迹象。2.黑潮主流径与东海陆架区碳的交换量巨大,黑潮主流径向东海陆架区有DIC和DOC的净输入,5~10月间其跨域陆架边缘向东海陆架区总输入DIC和DOC为58798.9 Gmol和3022.82 Gmol,其净输入分别为为37382.9 Gmol和1943.68Gmol,远超过河流对东海陆架区的贡献,而东海陆架区向黑潮有POC净输出,输出POC为36.23 Gmol;11~次年4月间黑潮跨越陆架边缘向东海总输入DIC、DOC与POC分别达48807.3 Gmol、2503.37 Gmol与64.94 Gmol。上升流对碳参数分布的影响持续至表层,其携带的黑潮中层水因此也可能进入陆架海区。水量模型估算黑潮水在5~10月间跨域陆架边缘向东海陆架区输入DIC总计58798.9 Gmol,净输入达37382.9 Gmol;黑潮水在5~10月向东海陆架区输送DOC与POC总计分别达3022.82与63.03 Gmol,黑潮水在陆架边缘通过交换过程向东海净输入DOC达1943.68 Gmol,而东海陆架水向黑潮主流径水体净输出POC达36.23 Gmol。东海向外输出的无机、有机碳绝大部分经由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黑潮水在11~次年4月间向东海陆架区输送DIC总计48807.3Gmol,输送DOC与POC分别总计2503.37 Gmol与64.94 Gmol。黑潮水向东海陆架海域输送DIC与DOC远超过河流对东海陆架区的贡献,POC输送量则小于河流贡献。
其他文献
本文初步探讨了风景区生态规划的理论,提出植物群落学,景观生态学和环境规划学应在为风景区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在刚风景区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保护规划和绿化蝗
提出了基于综合方法的主题句的提取方法,并着重讨论了文本主题概念的提取以及相应的权值体系.根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对同义概念进行语义归并,对上下位概念进行语义聚焦,模拟人工标
网络宽带化、业务多样化以及当前的固定频谱分配方法使无线网络面临资源日益匮乏的巨大挑战。建立在计算机科学、信息与智能控制以及认知科学基础之上的认知无线网络技术通过
<正>为进一步全面深入了解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现状,有效推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我们于近期深入到部分省直、市直和县直机关,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形
随着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成为广受热议的重点话题。本文从媒体关注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客户价值构成要素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客户价值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60多家企业的实证调查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客户价值构成
脱胎漆器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福州传统文化,体现了人工造物的智慧与内涵,在发展、传承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本文从脱胎漆器产品、工艺技术和传承人三个方面分析
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风能作为可再生绿色能源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风力发电在全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风力发电技术也成为世界各国研
文章根据石化行业的特点,从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盈利、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石化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某石化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
许多人认为霍夫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在他去世后40余年来,也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作者马丁·肯普认为属于霍夫曼的又一个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