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超小NaGdF4纳米探针的合成及其在肿瘤磁共振T1成像和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影像学是目前影像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纳米材料的造影剂研究(被称为纳米造影剂)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如何通过分子影像学方式对肿瘤等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控一直是医学影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实质性进展缓慢。已有一些团队通过生物标志物或信号分子开发了多种新型纳米造影剂来进行活体示踪定位及疗效评估。但是研究发现,目前已构建的纳米造影剂从临床前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进程并非十分理想,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纳米药物的生物安全性的日益重视。处于安全性的考虑,如何将纳米造影剂从临床前的概念理论向临床实际应用进行转化已经成为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纳米药物对肿瘤组织的特异性识别并缩短其在体内的留存时间对于未来的纳米药物的研究发展至关重要。药物对于肿瘤组织的靶向能力分为被动靶向(EPR效应)和主动靶向,而主动靶向相比被动靶向具有更显著的特异性,对于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具有明显优越的作用。磁共振成像(MRI)因其具有出色的软组织对比度,被广泛应用于对多种疾病进行非侵入性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应用的一种功能强大的诊断工具。与其他成像方式相比,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丰富的解剖学信息且不具有电离辐射,但敏感性较低,所以临床应用磁共振进行诊断时往往需要借助于造影剂来突出ROI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特征。因此,构建一种合适的具有主动靶向能力的纳米造影剂既能够增强肿瘤成像能力,又能够减轻潜在的生物毒性,将来可应用于临床进行肿瘤的磁共振增强检查。另外,利用纳米粒子负载药物可以通过高通透高滞留效应(EPR效应)优先富集于肿瘤部位,将化疗药物负载到纳米粒子上,可以增大药物在肿瘤区域的浓度,而在正常组织浓度较低,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率,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将化疗药物负载与具有磁共振增强作用的纳米粒子上可以使纳米粒子同时具有影像诊断与治疗的作用,具有通过磁共振指导化疗的作用。【目的】合成可经肾脏高效清除的透明质酸功能化NaGdF4纳米点(NaGdF4ND@HAs),并将其用作靶向三阴性乳腺癌肿瘤模型的MRI造影剂。构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诊疗一体化纳米药物平台(NaGdF4@tryptone-DOX),探索通过磁共振指导肿瘤化疗。【方法】利用溶剂热法合成疏水的NaGdF4纳米点,用胰蛋白胨被用作相转移剂,通过Gd-磷酸盐配位反应将疏水的油酸包覆的NaGdF4纳米点(NaGdF4 ND@OA,直径3.8 nm)转相为亲水。然后通过NHS与EDC活化透明质酸的羧基,将HA修饰到NaGdF4纳米点表面。用DLS(动态光散射)、TEM、HRTEM、XRD、XPS、EDS、FTIR等进行表征其特性。用表面过表达CD44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系MDA-MB-231细胞,低度表达CD44的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和正常人体肾脏组织细胞293细胞进行体外细胞研究。检测纳米点对MDA-MB-231,MCF-7和293细胞活力的影响,细胞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对纳米粒子的摄取能力,体外磁共振检测纳米粒子的成像能力。对纳米粒子的生物安全性进行研究。构建雌性皮下乳腺癌荷瘤Balb/c裸鼠模型,对裸鼠进行体内磁共振成像研究及器官分布及生物代谢研究。通过实验动物生长状况,日常活动及器官切片,血常规等研究评价纳米粒子对活体动物的生物相容性。构建负载有DOX的被动靶向磁共振造影剂NaGdF4 ND@tryptone-DOX,研究其在不同内环境条件的释放能力。检测纳米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以及摄取过程。体外磁共振实验检测纳米粒子的成像能力。通过实验动物生长状况及血常规等研究评价纳米粒子对活体动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合成了亲水性透明质酸功能化NaGdF4纳米点,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了表征。NaGdF4 ND@tryptone和NaGdF4 ND@HAs纳米点处理MDA-MB-231,MCF-7和293细胞24小时后,可见纳米点在6.25-2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细胞存活率均高于90%,两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纳米粒子表现为低毒性。细胞吞噬试验结果可见细胞对于NaGdF4 ND@HAs的摄取量要高于NaGdF4@tryptone,表明NaGdF4 ND@HAs与MDA-MB-231细胞具有高度亲和力。活体磁共振实验结果显示为:在任意采集时间点,NaGdF4 ND@HAs纳米粒子注射组的裸鼠在肿瘤区域采集的肿瘤信号强度要强于NaGdF4 ND@tryptone组。通过ICP-MS对各主要器官内Gd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发现肾脏与肿瘤组织内钆元素的检测量要明显高于其他器官内钆元素的累积量,且NaGdF4 ND@HAs纳米粒子注射组在肿瘤内的检测量是NaGdF4 ND tryptone组的1.87倍。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肝脏的信号改变很小,而肾脏及膀胱内检测到的磁共振信号值在纳米粒子注射后24小时内有明显的增强,并于24小时后回落到注射前水平。注射24小时后,从尿液中收集到约75%的钆。尿液中收集的纳米粒子在形态及直径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现为无论是血常规还是各主要器官进行组织学切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构建的NaGdF4 ND@tryptone-DOX纳米诊疗剂具有超过90%的药物负载率,在肿瘤的酸性内环境下DOX的释放能力要远高于正常pH条件。随给药浓度增高,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的毒力明显增高,与游离的DOX几乎没有差别,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两个星期,纳米粒子的胶体稳定性和成像能力均无明显改变。溶血实验结果表明在纳米粒子浓度高达800μg mL-1时也未发生明显的溶血反应。饲养期间内,小鼠在习性及生长方面没有受到影响,血常规结果显示急性期白细胞含量明显减低,但在10天后可以基本恢复。【结论】1.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合成了亲水性透明质酸功能化NaGdF4纳米点,通过各种表征方法证明了NaGdF4 ND@HAs的成功制备。2.NaGdF4 ND@HAs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子表现为低毒性,对细胞形态分布无影响,纳米粒子可以特异性识别MDA-MB-231细胞,且这种特异性识别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CD44分子实现的。3.NaGdF4 ND@HAs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aGdF4 ND@HAs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MDA-MB-231肿瘤靶向能力,生物安全性良好且可以经肾脏清除。本研究证明由于其具有高效的肾脏清除能力,出色的靶向能力和优秀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已经满足临床应用的基本标准,因此NaGdF4 ND@HAs纳米粒子有巨大潜力成为可供检测过表达CD44肿瘤的优秀磁共振造影剂。4.为NaGdF4 ND@tryptone负载了DOX,因其具有高的药物负载率及pH依赖的药物释放能力,对肿瘤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同时表现出优秀的磁共振成像能力,为进一步构建磁共振指导下的肿瘤化疗纳米药物平台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哈尔滨地铁空间视觉识别系统优化设计探究主要是指,哈尔滨地铁站点附近关联哈尔滨文化和独特的区域文化与地理标识信息为基础,连合哈尔滨地铁站地上与地下空间、功能等属性,
采用实验方法对33P4S灌封(无导热硅胶垫)模组与有导热硅胶垫(未灌封)模组充放电过程及低温加热过程热性能对比分析,可知初始温度相同时,灌封模组的充电与放电过程最高温度和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熏洗+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与对照组(
<正>指南制定背景本指南参考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脑瘫康复指南及2014年12月以前国内外发表的医学文献,综合我国儿童康复医学专家的共同意见而形成。本指南由卫生部卫生行
为了降低COD测定成本、减少试剂污染和缩短测定时间,利用哈希(HACH)仪器开发了测定0~1 000mg/L COD的消解液。通过计算和对比试验,自配消解液在组成上接近于HACH原装试剂,消解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直是很多大学生的难题和困扰,当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已全面改革,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听力部分的变化最大,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却是
<正>近年,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陆续开展了"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活动。有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发文安排本级人大代表向下一级人大常委会述职。有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文件,由
<正>两三千年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都是用古汉语记录的。要开启中国文化的宝藏,古汉语是钥匙。而要掌握这把钥匙,就必须抓住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这个学生成长和世界观形
简要介绍了日本在二战后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战略理论及其反舰导弹的需求背景、研制机构、发展现状和特点。
目的通过对矽肺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细胞免疫水平和肺功能进行检测,观察矽肺患者不同期别的细胞免疫水平及肺功能状态,并将他们的细胞免疫水平及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