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决策是公司财务决策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本存量和企业的价值。因此,为了尽量避免非效率投资现象的发生,学者们对投资效率的有关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而目前针对组织特征对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单因素研究,系统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组织特征出发,比较系统的探讨了提升公司投资效率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因素研究的片面性。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对与投资效率相关的研究理论以及文献梳理整合的基础上,选取Richardson模型计量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代理成本、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股利支付率、自由现金流、资产负债率八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成长性、公司规模、上市年限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对组织特征和公司投资效率的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并以产权性质为基础分组,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组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的现象,其中除管理层持股比例以外,其余的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代理成本和自由现金流与投资效率正相关,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和股利支付率与投资效率负相关。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影响投资效率最主要的组织特征的确有所不同,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状况确实比非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状况更加严重一些,但是投资不足有所缓解。在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对经理层的教育、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合理使用企业现金流、避免盲目的企业扩张和强化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督,以改善导致公司投资非效率的组织特征指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增强现有投资理论的可操作性,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