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lan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层建筑体系是由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部分组成的统一体,在外荷载的作用下,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但是工程界中常规的设计方法普遍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隔离开来分别考虑。这种设计方法忽略了相互作用的影响,使上部结构实际内力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其结果往往造成设计不是偏于不安全就是偏于浪费,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合理可行的结构和基础设计方法要基于对共同作用问题的全面了解。目前,对共同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定性的结论,但由于共同作用整体理论研究的复杂性,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 本文针对差异上部结构目前在基础和地基设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探讨建立差异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桩基常刚度和变刚度条件下差异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合理地解决了差异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建模问题,完整地获得了差异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各部分的应力与位移计算结果,揭示了不同桩基刚度条件下差异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受力与变形特征,明确了对于差异上部结构这一特殊荷载体系,针对上部结构荷载的不同,合理地进行筏基和箱基这类基础及桩基的相应变刚度设计,是在荷载变化处,减小上部结构中的次应力、防止基础筏板的断裂、以及降低基础差异沉降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同时,获得了桩顶荷载和筏板底土反力大小及分布的规律,给出了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实现的方法一外疏内密的布桩方法,分析了影响桩间土分担荷载和沉降的因素,讨论了充分发挥筏板底面土承担荷载,对于土与桩共同承担建筑物的总荷载,改善荷载传递体系,减少桩基造价、减小筏板厚度和差异沉降的有益性。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尝试使用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到现在短短的二十余年的时间,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由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处的竖
中小学单跨框架建筑的结构冗余度不足,耗能能力弱,在近几次大地震中发生了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现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乙类设防时不
我国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质灾害频频发生。边坡失稳破坏现象也随处可见。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而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降雨则是边坡失稳的常见因素,也是非常重要
世界建筑发展到今天,超高层建筑在建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巨型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的主、次结构受力明确,布置灵活,可满足特殊的建筑形式
学位
成都黏土中的基坑常有事故发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变形和破坏与水的影响及土体中裂隙的存在有关。土压力的确定是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中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成都黏土中
桥梁工程中基桩经常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复合作用。不论是荷载还是其它的影响桩受力性能的因素,都是受自然或人为影响的变量,都存在着数理统计上的变异性,但是人们在倾
竖井及基坑施工及建成后的水土压力是岩土界的永恒问题,目前使用的经典理论因其原理简单明了、计算方便而得到广泛使用,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支护结构受到的水土压力存在较大
FRP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约束混凝土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柱的强度和延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短期荷载作用下FRP约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柱在进行FRP约束加固之前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形,在加固之后又要经历长期荷载作用,故要更好的预测实际工程中FRP约束混凝土的长期使用性能,有必要对长期荷载作用下FRP约束混凝土的
开采沉陷作为与开采活动相伴生的一项严重的环境与生态灾害,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对土地这一宝贵资源的破坏。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土地资源损害评价也成为迫切需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