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南省新平县鲁奎山铁矿矿区内分布着6个弃渣堆边坡,调查发现形成了数十年的1#、2#弃渣堆边坡在自然状态下表现稳定,而形成不久的3#~6#弃渣堆边坡则发生破坏表现为欠稳定状态。这类新边坡一旦失稳,将威胁矿山和居住在边坡下部村民的经济损失与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利用2#弃渣堆边坡的稳定性控制性因素,利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对新形成的3#弃渣堆边坡提出维护治理的治理措施,最终能快速高效的达到类似于2#边坡稳定状态的研究目标。对保障边坡下面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矿山环境管理、提升矿山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意义。2#弃渣堆边坡位于云南省新平县鲁奎山矿区内,是一个堆积层和矿山开采堆排废渣的复合体。2#弃渣堆边坡总体在平面上为上窄下宽的倒锥子形,高程在1640m~1750m范围内,边坡坡长约178m,左右向宽225m,高76m,堆积坡度30°,弃渣厚度17m~25m。通过2#弃渣堆边坡的基本地形特征、结构特征、水文特征及弃渣层中次生胶结物进行了详实的研究。利用室外采样、物理力学试验和室内试验获取可靠的数据参数,结果表明2#弃渣堆边坡弃渣层中次生胶结物的颗粒粘聚力高于新形成的弃渣堆边坡中弃渣层颗粒的粘聚力。在此基础上利用Geo-Studio软件和极限平衡法计算在各个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证实弃渣层中的次生胶结物能够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这其中次生胶结物中微生物的存在关键性。对比研究以不同时间形成的弃渣堆边坡为试验对象,边坡中微生物发育特征。最后提出2#弃渣堆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并对新形成的弃渣堆边坡提出了治理措施。得出结论以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2#弃渣堆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的调查勘测,得到了边坡的地形特征、结构特征、水文特征和弃渣层中次生胶结物等特征。(2)通过对边坡结构特征的分析发现弃渣堆边坡的表层的弃渣体中形成了次生胶结物,次生胶结物主要由角砾、填隙物和微生物组成,这些物质是保持弃渣堆边坡目前没有发生失稳的重要控制因素。(3)为了确定2#弃渣堆边坡中弃渣层中次生胶结物的作用,通过对边坡室外的颗粒级配采样统计、容重测试、室内的抗剪强度试验以及边坡计算分析,得到天然工况下fs=1.114,新边坡工况下fs=0.974。说明在弃渣层中的次生胶结物不仅提高了颗粒之间的粘聚力,并且能提高弃渣堆边坡的稳定性。在次生胶结物中发育着大量的微生物,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4)利用在不同时间下形成的弃渣堆边坡为微生物研究的试验对象,通过各种试验分析得到芽孢杆菌数量与边坡稳定状态成正比关系。并经过菌种的形态观察、生理特征分析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优势菌群为芽孢杆菌。(5)最后从2#弃渣堆边坡的本身的结构特征、物质成分、稳定状态三个方面对边坡稳定性控制因素进行探讨,对新形成的弃渣堆边坡提出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