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书,这里专指抄写书籍,是文献制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项艰辛劳动。汉代的写书活动,更是传承先秦辉煌文化,记录汉代文化学术的十分重要的活动。对汉代的写书活动作一考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与学术发展的历史。在古典文献学研究范围内,一般而言,重心偏在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的范畴内,而对大量的、繁重的、十分重要的抄书活动却关注得较少。本文即尝试对两汉写书活动作一考述。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引言:解释“写书”一词的含义,并介绍本选题的意义。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勾画两汉写书活动的大概情况。两汉写书活动的主体,以汉廷最为重要,汉朝共进行了七次校书活动,每次校订完毕,必定抄写副本以保存校雠成果。藩国与私家也有写书活动,其意义不容忽视,藩国写书以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淮南王刘安为代表。汉朝下级官府与民间也有一些写书活动。第二至第五章,介绍两汉写书的制度、材料、工具、形制、题记、符号等方面的情况。两汉写书活动从西汉武帝时起,走向常规化、制度化。两汉写书的材料包括简牍、缣帛、石碑和其他一些特殊材料,工具包括毛笔、书刀、墨、研等。题记和符号是文献的有机组成部分,题记为阅读提供了很大方便,符号对文献内容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献的面貌,通过出土的汉代简帛文献,可以直观两汉题记与符号的使用情况。第六章,考察两汉写书活动对后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汉文化的承传,对后世写书活动,对后世古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结语对论题的相关情况作一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