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已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治疗后6个月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已破裂颅内动脉瘤的87例临床资料,整理患者性别、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大小、是否为宽颈、是否为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位置、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出院6个月时的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应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出对已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中,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而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提示是独立影响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结论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与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及颅脑CT的Fisher分级关系密切,本研究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预后与发病至手术时间、动脉瘤的位置、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颅内并发症等并无密切相关关系,这可能与本文的研究对象少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 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TWO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双纸片增效法,对一年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
目的:阐述双气囊内镜(DBE)的临床应用,评价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   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9月,对45例经胃镜、肠镜常规检查未能确诊、疑患小肠疾病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描绘一个小女孩以第二代移民后代的身份在美国艰难挣扎的成长故事,作者虚构的中国的传奇故事,以及成长过程中身边女性的故事。本文从作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