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发展不仅要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还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注重人的城镇化发展。传统城镇化发展所出现的城市空间无序蔓延、圈层扩散、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提升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水平,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质量和内涵,有必要对城市空间、功能和环境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重构。其中“城中村改造”就是优化城市空间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逐步由增量规划向存量发展的一种模式。城中村是城市人居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待以进行存量优化的空间资源,推进城中村更新改造对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城乡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理论与方法,运用社区重构的方式来深入探究城中村改造的内涵和社区规划管理的本质。并通过社区重构理论的指导,以一种整合的思维模式,来探究城中村改造中的“多元利益共赢”模式。(1)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进行梳理,总结城中村改造实践的基本模式、规划方法与发展动力机制;(2)运用城市经济学的相关观点对城中村改造中的多元利益关系及其化解权衡过程进行剖析;(3)站在西安城市总体发展层面,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空间建设水平等视角深入解读西安城中村的发展现状。通过研究发现,西安城中村存在以低收入人群聚居为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土地综合效益粗放、内部功能混杂,建设空间混乱无序、人居环境恶劣,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4)对西安城中村改造的动力机制展开阐述,认为土地制度变革驱动、土地财政体制约束、西安城市全面转型驱动、城中村内部环境改善诉求等是引导城中村更新改造的主要因素。(5)论文通过全面分析村民、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诉求,在城中村居民、政府、开发商等多元利益博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以初级型城中村、过渡型城中村、成熟型城中村为基本类别,提出了“政府主导+开发商介入+村民治理”的改造方式。(6)以西安老烟庄村为实证案例,在对其地理区位、人口构成、土地利用等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以“原地安置、综合整治、政府+开发商联合开发”的改造规划方式。(7)以生活、生产与生态相融合,宜居、宜业与宜游互补充的规划理念为核心,构建老烟庄村社区重构的规划内容体系,具体包括空间整合、产业重组、交通重构、生态重塑、文化传承等方面。(8)结合西安城中村整体改造的实际情况,提出存量空间优化、产业发展引导、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社区关系重构、历史文化传承、创新融资发展、外来人口管理等规划策略,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引导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