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阶段,民办高校的崛起与发展,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剧增,每年都有几百万应届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就业难”成为社会一大热门问题。作为本科院校最后批次的民办院校,部分思想觉悟较低的毕业生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会从“不正当的途径”上快速提升自己,就业诚信问题就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俗话说:“国无信不存,政无信不威,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诚信的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诚信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素质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以毕业生就业诚信现状为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以及与部分毕业生和用人的深度访谈法,对广东省内有代表性的3所民办高校666名2010届—2014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诚信观念、诚信评价、诚信态度以及诚信教育四个纬度的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结果表明:(1)超过99%毕业生对诚信的重要性表示认同,广东省民办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诚信状况较好。(2)诚信观念与诚信评价、诚信履行、诚信教育分别呈正相关;诚信评价又与诚信履行、诚信教育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3)诚信评价是个体诚信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因素。(4)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因素包括社会诚信风气差、信用机制不健全、就业压力日益增、学校约束力度弱、家庭教育不重视、责任诚信意识弱等。因此,从根本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还需社会共同营造诚信度高的氛围,政府带头树立守信榜样,进一步规范诚信法制体系以及单位招聘制度。学校应加强诚信教育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并着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管理工作者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持续良好发展,共同为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管理优化、构建和谐社会而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