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临床常见,致残和致死率很高,但目前还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办法。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种旋转加速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DAI后大鼠受损轴索的变化情况和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特点,并初步探讨DAI后记忆障碍的原因。应用环孢霉素A(cycolsporin A,CsA)治疗,从大鼠神经行为学角度观察DAI后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的损害情况及应用CsA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研究CsA的治疗效果。从病理学角度研究CsA治疗后大鼠海马和脑干神经受损及恢复情况,并初步探讨CsA治疗轴索损伤的相应机理。 将实验大鼠分为4大组,第1、2组大鼠通过电镜、免疫组化、Bielchowsky染色和HE染色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大鼠DAI后轴索变化和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特点,找出免疫组化染色最明显的时间点和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以利于下一步的治疗实验。第3组大鼠从行为学角度研究CsA的治疗效果。第4组大鼠从病理学角度研究CsA对受损轴索和海马区损伤神经元的治疗作用。具体分组如下:第1组大鼠(n=32)包括5组损伤组(每组分别在损伤后20分钟、2小时、8小时、24小时、伤后7天处死,每组6只)30只和1组正常对照组(n=2),分别做抗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免疫组化、Bielchowsky染色和HE染色;第2组大鼠(n=21)分为6组损伤组(伤后20分钟、2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72小时6个时间点分批处死,每组3只)和1组正常对照组(n=3),行电镜检查。第3组大鼠(n=24)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损伤对照组(n=8)和CsA治疗组(n=8),以Morris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环抱霉素A治疗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 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测定伤后不同时间点 DA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研 究 CsA的治疗作用。第 4组大鼠(n。16)分为 CsA治疗组(n=8)和损伤对照组 (n=S),以抗APP免疫组化法研究CsA治疗后24小时大鼠脑干受损轴索和海马 区损伤神经元的恢复情况。 结果显示:1.在DAI后20分钟,观察到了微管的丧失,尔后相应部位快 速轴浆运输物质APP聚集,自伤后2小时始,脑组织内各结构逐渐出现APP 阳性表达,以伤后24小时最为多见(F=45.10,P<0.of),APP免疫组化法较 银染法敏感,阳性反应轴索最多见于脑干腹侧锥体束,伤后24小时,轴索断 裂征象最为常见,发现一些神经元特别是海马易损区锥体细胞也出现APP阳性 表达,多数阳性表达神经元胞体为梭形和锥形,散见椭圆形和多边形,说明为 损伤神经元。2.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发现在历时5天的训练中,随训练次数的 增多,三组大鼠的潜伏期(找到平台所需时间)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但 CSA治疗组潜伏期较损伤对照组缩短(F=60.44 P<0.01);水迷宫空间搜索实 验证实CSA 治疗组大鼠平台搜寻成绩好于损伤对照组,己和正常对照组无差 别;避暗实验发现正常对照组对电击产生了较强记忆,测试时大部分大鼠在测 试时间内不再进入暗室,或头部进入后很快缩回,潜伏期为292.88土12.61秒, DM大鼠经*A治疗后,进入暗室潜伏期自153.25f69.36秒延长至224.75 士55.95秒(F=-71.5 P<0.05),说明CSA治疗组近期记忆能力较损伤对照组增 强。3.DAI大鼠经CSA治疗后,伤后24小时脑干腹侧免疫反应阳性轴索每平 方毫米平均光密度自342.“士好.25升至455.钻土37.67(t=4.45,k0.0】): 海马区外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细胞平均光密度自303.5士23.32上升至374.67 士44.92(t=-3.05,P<0.05),证实 CSA能减轻 DAI后轴索损害,减少损伤神经 元数目。 结论:1.DAI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轴索损伤常见部位在脑干和姘服体 〕 军医进修学院博十学位论文 环抱霉素A治疗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研究·中文摘要 区,同时与记忆密切相关的结构如海马等部位的神经元也出现损害。2.应用 CSA后,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3.大鼠DAI后,应用CSA治疗能 减轻脑白质内轴索损害的程度,减缓和阻止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变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