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校大学生共情能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设身处地的对他人的情感状态进行识别、理解和应对,从而产生与他人相一致的情感体验。在现代社会中,共情能力对个体的道德发展、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从共情能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及影响,同时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从人际信任和人际困扰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对丰富共情能力及人际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减少人际困扰,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方法探讨大学生共情能力的结构维度,建构大学生共情能力的预测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共情能力是由共情识别(对自我情感的识别与对他人情感的识别)、共情理解(一致性理解与反向理解)、共情应对(正向应对与反向应对)三个维度六个因子建构而成。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此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第二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与人际困扰)的相关及影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总体来看,共情能力在调查对象的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一共情能力最高。具体从各维度来看,共情识别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男生识别能力明显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大一与大二、大三之间差异显著,且大一共情识别度最高;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差异也显著,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共情识别能力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共情理解维度,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共情应对维度,大一与大二之间差异显著,且大一学生的共情应对能力较高。第二,共情能力三个维度、人际信任、人际困扰在专业类别上无显著差异。但是对共情能力的六个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反向理解、正向应对、反向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反向理解、反向应对差异显著,且理工科学生得分高于文史类。正向应对差异显著,且文史类学生得分高于理工科学生。第三,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人际信任程度明显高于男生,但总体显示男女生的人际信任程度普遍不高。在年级整体上差异不显著。但通过多重比较具体来看,大一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大二差别显著,且大二学生的人际信任度较高。人际困扰方面在年级上有差异,大二与大三之间差异显著,且大二人际困扰度在三个年级中最高。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第四,总体来看,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六个因子与人际信任、人际困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具体来看,人际困扰与共情能力中的识别他人、一致性理解呈现负相关,且相关及其显著;与反向应对和反向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反向应对呈负显著相关。人际信任与人际困扰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共情能力、人际信任、人际困扰与人口学变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第五,整体上来看,共情能力对人际困扰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共情能力越强,则人际困扰越少。共情能力中反向应对对人际信任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在人际交往中,反向应对越多,人际信任度越低。反向应对对人际困扰具有较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在人际交往中,反向应对越多,人际困扰得分越高,人际关系越差。识别他人情绪情感、一致性理解、反向理解与反向应对对人际困扰也产生较显著的影响。人际信任对人际困扰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即人际信任度越高,则人际困扰越少,人际关系越好。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中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以及现代的三部关于亚瑟王传奇的代表作(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丁尼生的《国王叙事诗》以及怀特的《永不熄灭的蜡烛》)作为蓝本,对三部作品
本文主要是就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其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对封建社会制度及思想体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封建社会吃人的
该文根据中等卫校体育教学实际,着重研究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女生的运动生理、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训练之间的关系,探讨女子体育教学的规律,分析中等卫校女生的身心健康与体育教
长期以来,关于余华的研究基本上围绕在其暴力、冷漠、血腥的创作风格和苦难主题的解读上。这种情况下,余华创作中关于底层叙述的部分和意义往往被忽略了或者往往被遮蔽在其他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在文学界被奉为经典之作,在北美,欧洲大部以及其它说英语的国家,它被定为大学教材中必选的内容。但是,这部中篇小说的地位在文学界也存有争议。自它发表
作为灾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灾难救助在灾难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都起着重要作用。灾难状态下开展救助活动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媒体、外国政府
随着产业承接转移战略的实施,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近年来明显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征,出现大量失地农民,文章在分析农民失地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失地农民的现状
余华沉寂七年之后,带着一部《第七天》低调复出。小说以一个死者的视角,讲述了其死后七日内的所见、所闻。小说出版后各种极端评价随之而来,有网友称"这恐怕是余华出道以来的
巴尔德萨·卡斯蒂利奥内(Baldassare Castiglione,1478-152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外交官,其代表作《廷臣论》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