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上海景观水体面积的不断增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水体的水质状况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和重视的对象。浮游植物对其周围的环境污染非常敏感,它的群落特征可客观反映出水质状况的好坏,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一项重要的指示生物。本研究选取上海市31处公园及景观水体,于2014年分4个季度对其浮游植物(蓝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甲藻门、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上海景观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此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206种,隶属于7门72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丰富为40属100种,其次为硅藻门21属42种,蓝藻门16属25种,裸藻门6属20种,金藻门6属10种,隐藻门2属6种,黄藻门2属3种。由图3-1可见,浮游植物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47%,黄藻门最少,仅占总种类数的1%。浮游植物种类数的四季差异明显,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上海景观水体浮游植物数量生物量年平均值在各水体间的变动范围为162~31988万个/L,其中蓝藻门所占浮游植物数量生物量的比重最大;各水体的年均数量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浮游植物重量生物量年平均值的平面变动范围为1.08~67.79 mg/L,各水体浮游植物的年均重量生物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3.上海景观水体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p.)、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金藻门的色金藻(Chromulina sp.)、黄群藻(Synura uvell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绿藻门的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 simplex)、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四个季度的优势种有所不同。但大部分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均指示水体为中污染水体。4.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水温(WT)、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与浮游植物各指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同时为了探究景观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对浮游植物的综合影响,利用COD、TN、TP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所调查的31个水体划分为四类。发现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与景观水体水质特征关系密切。5.上海景观水体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H’)年平均值在各水体间的变动范围为3.52~4.76,Margalef指数(D)变动范围为16.90~19.24,均匀度指数(J)变动范围为0.27~0.42;Shannon-Wiener指数(H’)的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Margalef指数(D)的季节变化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均匀度指数(J)的四季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利用理化指标、优势种、多样性指数评价方法分别对上海市景观水体的污染状况和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上海市景观水体基本处于轻污染至重污染状态。根据Margalef指数评价上海景观水体为清洁-重污染状态。根据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上海市景观水体基本处于中污染至重污染状态。按照各指数评价水体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但综合来说上海景观水体基本处于中污-重污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