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围城》的研究热情日益高涨,研究方向大多从修辞手法、翻译技巧、语言的语用翻译等方面入手,而从小说英译的认知角度来做的研究甚少。本文以Fauconnier & Turner(2002)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结合空间映射理论思想,构建认知模型,阐释人物隐喻英译的思维过程及认知机制。人物隐喻的英译包含四个部分:数个心理空间、多次的跨空间映射、概念整合、关键关系。译者在认知过程中会自动搭建不同的心理空间,这些空间又通过某一种或者几种关键关系,进行多次的跨空间映射,得出不同的概念理解,再加上文化背景,受众主体性和译者主体性等因素,形成最终译文。了解这种认知机制,可以更好地帮助译者进行思维推理,选择最佳翻译策略。本文拟解决的问题如下:1.什么是人物隐喻?2.《围城》中人物隐喻如何分类?3.人物隐喻英译过程的映射机制如何呈现?4.不同类型人物隐喻的映射过程如何及英译策略如何选择?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自建语料库,从小说《围城》中搜集相关人物隐喻75条。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剖析三大类人物隐喻英译中不同的映射过程,并由此得出最佳的翻译策略。经研究,本论文有以下发现:1.隐喻是用一个已知的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未知概念的认知方法。人物隐喻是关于人的隐喻,透过这些隐喻,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外貌、心理和情感等内容。2.《围城》中的人物隐喻共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有关人物命名的隐喻、人物的动物隐喻、人物的物体隐喻。其中,人物命名隐喻是小说中人物名字本身包含的隐含意义;本体是人,喻体则由动物充当则叫人物的物体隐喻;人做本体,喻体为物的关于人的隐喻的叫人物的物体隐喻。3.人物隐喻的英译过程表现为译者心理空间的构建及概念整合,英译过程主要包括隐喻的理解过程及译文的表达过程。在理解过程中,关键关系将不同的心理空间连接起来,并产生相互间的映射,输入空间将与所表达隐喻相关的关键关系压缩进整合空间,在心理空间形成新的层创结构,即理解空间。在译文的表达阶段,理解空间与文化背景、译者主体性、受众主体性等因素结合,形成最终的认知结果。4.不同类型的人物隐喻的映射过程也各不相同,其中关键关系决定了映射的唯一性。在人物命名的隐喻在英译理解过程中,映射主要受到关键关系“相似”的影响;人物的动物隐喻英译中,关键关系“相似”和“类比”决定了译者的心理认知过程。而人物的物体隐喻,其映射过程主要由关键关系“类比”和“指代”来决定。结合隐喻理解阶段的不同映射过程及表达阶段需考虑的文化背景、受众主体性、译者主体性等因素,人物隐喻的翻译策略共有大致以下方式:直译加注、直译意译相结合、改换喻体、增补和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