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中医证候特点,分别比较各证型在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上的差异。为糖尿病肾病“病-证-症关联”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将资料核对汇总后,使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伴发症等病情资料和中医证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校正检验,记录x±s及P值。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与Ⅳ期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中医证候特点,分别比较各证型在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相关理化指标上的差异。结果:1.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与Ⅲ期相比,患者的收缩压、血磷、血氯、APTT升高(P<0.05),血钠、血肌酐、尿素氮、尿酸、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胆固醇、FIB明显升高(P<0.01);FT3降低(P<0.05),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钙、总蛋白、白蛋白、GFR明显降低(P<0.01)。2.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BMI超重及肥胖组与BMI正常组比较,血肌酐、尿素氮和甘油三酯明显升高(P<0.05);WHR异常组与WHR正常组相比,HbA1c明显升高(P<0.05)。3.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的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较少见;标实证中以血瘀证最常见,其次是痰浊证、湿热证和气滞证。4.本虚证中,气阴两虚组与非气阴两虚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升高(P<0.05),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肾阴虚组与非肝肾阴虚组比较,握力明显降低(P<0.01);脾肾阳虚组与非脾肾阳虚组比较,血肌酐、尿素氮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升高(P<0.05),GFR和白蛋白降低(P<0.05),握力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1);阴阳两虚组与非阴阳两虚组比较,握力降低(P<0.05),血肌酐升高(P<0.05)。5.标实证中,气滞证组与非气滞证组比较,握力明显降低(P<0.05);痰浊证组与非痰浊证组比较,BMI明显升高(P<0.05);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肌酐明显升高(P<0.05)。结论: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肥胖的情况;Ⅳ期与Ⅲ期相比,收缩压升高,蛋白尿加重,肾功能明显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钙、FT3均降低,FIB升高,差异明显。2.2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以血瘀证最常见,疾病可能以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的规律进展,血瘀证作为主要的标实证贯穿始终。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气阴两虚组与非气阴两虚组比较,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控制情况较差;脾肾阳虚组与非脾肾阳虚组比较,患者的肾功能明显下降,蛋白尿大量增加,营养状况较差;气滞证组患者的握力水平较非气滞组明显下降;痰浊证组患者肥胖情况较非痰浊证组严重;血瘀证组患者肾功能较非血瘀证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