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人权背景下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n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更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目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特别多角度研究的更少。因而从经济、社会、伦理和法治多角度尤其侧重法治人权角度研究如何消除实现教育公平的阻碍、以实现我国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不仅有其现实的必要性,还具有创新性。本文从教育公平现象着手,对我国教育公平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并与国外教育公平进行比较分析。尝试从多角度分析不公平的成因,找到大多数人都认可并接受的教育公平价值理念。在这个基础上抽象出法律理念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将法治的理念深入到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进一步的法治化则是本文的根本。基于这种思路,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二部分简单介绍选题依据、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阐述教育公平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三部分介绍了新中国在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上的成就和不公平现象,并从经济和法治角度浅析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法治人权背景下不同角度分析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政治学、经济学上的教育公平观对社会公平具有一定的危险,而社会学、伦理学上的教育公平较为符合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要求,但标准都较高,实现有一定难度,法治人权背景下的教育公平观是多角度的综合均衡,是合理且能通过努力即可以实现的。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五部分介绍了部分其他国家的教育法治和教育公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启示。最后在第六部分提出了结论,从法治和社会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多角度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和意见。
其他文献
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一种刑法理论,起源于德国,目前已经在西欧大陆法系国家及日本取得通说地位。我国刑法理论中并没有相应的概念,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已经开始涉足这一理论,但
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代位权人可以通过诉讼来实现其代位权,法律规定之初,确实在解决了三角债、连环债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代位权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