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脑血管解剖及DSA与染色乳胶灌注在其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同济大学医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对其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兔是建立各种脑血管模型的常用实验动物,目前关于兔脑血管解剖学资料都很简单,不能满足实验研究的需要。本实验通过血管造影及染色乳胶灌注的方法研究兔脑动、静脉系统的特点,明确兔脑供血动脉的解剖及其供血区,从而为建立兔的各种脑血管模型的建立提供可信的基础实验数据。同时了解血管造影在小型实验动物血管解剖研究中应用;比较染色乳胶在尸体灌注与活体实时灌注的优缺点,为以后研究血管灌注的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体重(3.0±0.2)kg新西兰大白兔2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尸体乳胶灌注组和实时乳胶灌注组。两组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了解血管变异情况、血管的供血区及颅内外吻合等情况。实时乳胶灌注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同时行染色乳胶灌注。尸体乳胶灌注组在脑血管造影后处死行染色乳胶灌注,其中3只行差色乳胶灌注(前后循环灌注乳胶颜色不同)。   结果:本组20只兔子均行主动脉弓造影,共完成40根颈内动脉超选择性造影,成功率100%;完成后交通动脉超选择性造影8根,成功率20%(8/40);完成椎动脉超选择性造影38根,成功率95%(38/40)。   活体“鸡尾酒”法染色乳胶透视下实时动脉内超选择灌注效果较好,动脉内乳胶填充均匀,主干动脉及直径100μm以下的小血管得到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交界区(后分水岭区)阻力动脉显示良好,脑表面观和冠状位大体切片显示脑组织染色均匀,未见乳胶外渗至蛛网膜下腔。   新西兰大白兔与人头颈血管分支的主要不同是:弓上分支大部分是两干,即头臂干和左侧锁骨下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发自头臂干或与之共同开口;颈内动脉相对颈外动脉较为细小;没有前交通动脉,代之以双侧大脑前动脉的融合干;双侧小脑上动脉发自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是小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不发达;双侧椎动脉在延髓与颈髓交界处合并为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走与延髓和桥脑的前正中沟内;头颈部主要由颈外静脉引流,颈内静脉细小,颅内静脉血主要由乙状窦穿过颅底后与颅底静脉丛相续,一部分经颈内静脉引流,大部分由上颌静脉引流。   结论:   1.新英格兰大白兔的脑血管解剖同人类相似,从形态学适合作为脑血管模型的实验动物。   2.染色乳胶透视下实时灌注具有可控性、可观察性的优点,能够很好地显示100μm以下的小血管。但其操作复杂,对技术要求高。   3.差色乳胶灌注是研究多支动脉供血器官中各动脉供血范围的实用方法。   4.了解相对不熟悉动物的血管解剖,DSA必须与乳胶灌注解剖相结合,互相印证,使结果确实、可靠。   5.如何了解脑组织内部的分水岭区?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温缺血对大鼠肺血管及支气管结构和舒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运用器官浴槽方法研究30min、45min及60min的温缺血对大鼠肺动脉血管及支气管的组织结构及舒张和收缩
学位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AHCM患者与21名健康志愿者行二维超声检查。获取左
目的探讨慢性温和应激后孕鼠脑内海马区5-羟色胺及受体(5-HT及受体)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选取行为学评分、体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的相近月龄成年雌性健康Wistar大鼠49只与7只雄
目的: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阿托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对脑梗死脑保护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发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