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脏话行为是初中生问题行为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行为,脏话行为不仅影响初中生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发展,并且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一定阻碍作用。本研究采用《中学生脏话行为量表》,对初中生的脏话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初中生脏话行为环境性、经历性、情境性、认知性等维度在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是情绪性在不同性别上差异不显著(p>.05);城乡初中生在环境性、经历性、情景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是在情绪性和认知性上差异不显著(p>.05);七、八、九三个年级在环境性、认知性和经历性上差异显著(p<.05),在情绪性和情境性上差异不显著(p>.05);不同成绩水平在环境性、经历性和情境性上差异显著(p<.05);在认知性和情绪性上差异不显著(p>.05)。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相关的团体辅导对被试(实验组15人,控制组15人)进行干预,发现在初中生脏话行为在情境性、环境性、经历性、认知性前后测差异显著(p<.05),但是在情绪性上前后测差异不显著(p>.05)。在调查和干预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的脏话行为转化策略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