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仲裁地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以来,国际商事仲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制定自己的国内仲裁法来规范国际商事仲裁,并赋予法院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监督仲裁的权力。在国内法对国际商事仲裁活动进行规范时,仲裁地是非常重要的联结因素,它将仲裁活动与特定国家的法律制度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各国国内法主要规范的是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的仲裁,当事人一旦选定了仲裁地,就意味着要就接受仲裁地国法院的适当管辖。鉴于仲裁地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重要地位,很多国家的立法都明确了仲裁地的概念及确定方式,并允许当事人就仲裁地进行选择,特别是当事人选择仲裁机构所在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仲裁地的约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立法的承认。由于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历史较短,仲裁立法很不完善,关于仲裁地的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差距。本文通过对各国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和实践的考察,试图总结出仲裁地的概念、确定方式及其主要作用,并就我国的现行立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以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分为四章,正文约四万三千字。第一章为“仲裁地的概念及确定方式”。第一节明确了仲裁地的法律涵义,分析了仲裁地点与开庭地点、仲裁庭合议地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仲裁地的虚拟化发展趋势。第二节介绍了确定仲裁地的主要方式,特别分析了机构仲裁中当事人关于仲裁地约定的有效性问题。第二章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作用”。首先,仲裁地法律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指出仲裁地在确定仲裁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则时是重要的连接因素,尤其是在仲裁当事人对仲裁程序法、实体法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仲裁庭很可能会适用仲裁地法。其次,仲裁地国法院对仲裁的监督和支持,对仲裁的监督主要表现为对仲裁协议和仲裁裁决的监督,而支持则包括协助当事人指定仲裁员和组成仲裁庭、协助获取证据和协助采取仲裁临时保全措施等方面。此外,仲裁地的作用还体现在决定仲裁裁决的国籍上,第三节总结了仲裁裁决国籍的几种确定标准,并分析了仲裁地在确定仲裁裁决国籍中的地位。第三章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弱化”。该章第一节分析了“非内国化仲裁”理论对仲裁地的冲击,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考察“非内国化仲裁”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指出该理论存在的合理内核。第二节通过分析网上仲裁的特点指出网上仲裁地确定的难度,并结合目前关于网上仲裁地确定方式的学说,提出约定网上仲裁地应当注意的事项。第四章为“我国仲裁法中关于仲裁地规定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首先,立足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分析了我国仲裁地的确定方式及可能会出现的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其次,从我国国内法规定出发,从几个角度探讨国际商会仲裁院在我国进行仲裁的可行性和可能遇到的法律障碍。
其他文献
立法违宪的概念是伴随着宪法最高地位的确立出现的,它是指立法在程序上或者内容上与宪法或上位法的内容、精神、原则相抵触,从而承担被修改、被撤消或被宣布无效的法律后果。审
随着国际海运运输业尤其是集装箱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无船承运人的地位与作用与日俱增。我国2002年颁布的《国际海运条例》首次对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概念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以及相应国有资产的管理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经过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社会目标的同时,要尊重教
传统知识通常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而现代科技则是与理性、实验相联系。传统知识之于现代科技是意味着古老、落后,应该被摒弃;还是意味着灵感、启示,应该加以利用?随着人们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