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层建筑动力响应的动荷载反演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型的环境动荷载如风或地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直接测量到结构承受的环境激励十分困难。考虑到目前结构动力响应实测技术比较成熟,且结构加速度响应及位移响应的量测精度远高于荷载的量测精度,因此,由结构动力响应反向估计结构动荷载成为一种间接测量动荷载的新兴途径。本文基于连续型卡尔曼滤波理论提出了一种由部分楼层动力响应识别出高层建筑结构动荷载的反演方法。本文以中国台北101大楼为研究对象,结合高层建筑的风振特性及模态坐标转换理论,根据POD方法确定了结构振动的主要控制模态,依据最优测点布置原则选取了合适测试楼层,开展了基于大涡数值模拟风致响应数据下高层建筑风荷载反演的研究工作。分析了不同模态截断参与数、结构参数误差、不同噪声水平及初值的选取对风荷载反演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准确结果符合程度高,说明本文所提方法反演识别风荷载结果稳定可靠,鲁棒性好。同时基于大楼在“麦莎”台风作用下的部分楼层的现场实测数据,反演得到结构风荷载及未测楼层的风致响应,结果表明反演风致响应、反演风荷载时程和功率谱与准确结果都吻合的很好,不同层数输入条件下的反演结果非常接近,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动荷载反演方法对高层建筑风荷载反演识别的准确性及适用性。开展了中国台北101大楼基于EL-Centro波下高层建筑地震动数值模拟反演研究工作。同样依据高层建筑动力特性,利用POD方法及测点最优布置原则,确定主要控制模态数及合适测点位置,结合统计平均法反演得到地震动反演结果,以结构基底地震动输入作为准确结果,二者对比验证本文所提动荷载反演方法对高层建筑地震动反演的适用性及准确性。研究还分析讨论了模态截断参与数、结构参数误差以及噪声水平对地震动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态参与数增加,反演结果精度越来越高,反演方法对结构参数误差不敏感,噪声影响下的反演结果仍然对真实值均表现出良好的“追踪”性能。另外,本文还对台北101大楼基于“汶川”地震作用下部分楼层实测响应数据开展地震动反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动荷载反演方法能够根据部分楼层加速度响应数据反演识别出结构基底地震动,基底地震动反演时程与准确时程相关性强,反演谱在低频段高于准确谱,但在主要频段二者走势基本一致,吻合程度很高,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动荷载反演方法对高层建筑地震动反演同样有效可行。以上研究表明,利用部分楼层的动力响应数据反演出高层建筑风荷载或者地震动是间接获取高层建筑结构动荷载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为高层建筑抗风抗震设计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用的依据和参照。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水污染二维对流占优数学模型特征有限元方法的计算问题,导出的计算格式对时间变量用特征线方法离散,对空间变量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离散,得到的H1-模和L2-模误差
本文讨论了在P型和P凸Banach空间上的随机加权和∑un i=μnXni的r平均收敛性及依概率收敛性,并从给出了满足这些收敛性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在以往的文献中讨论的随机加权多为∑
<正>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由于具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载药量大、修饰容易且能够实现控制释放等特点,已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在药物运输和控制释放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
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技术(STORM)作为一种超分辨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衍射极限。它是利用可反复光开关的荧光标记实现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单分子定位技术。利用这一原理获得的超分辨图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通过社交网站更方便地调整朋友圈界限,选择接受或拒绝加入好友,虽然在一念之间,但实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问卷方式
本文首先给出了广义时滞系统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接着讨论了线性广义时滞系统的H∞输出反馈控制,给出了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同时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给出控制器
建筑空间中的线索是认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重要途径。随着设计思想及技术的提高,建筑空间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其中的空间线索构成也愈发复合。相比于单一巨构建筑空间组织,建
本文研究了随机环境中生灭过程首击间隔随机序列的性质,假设环境独立同分布,证明了{τn}.1是ψ-混合随机序列,但不是平稳序列,并求得期望E(τn)及其极限,这对于研究有关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