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继珠三角、长三角经济腾飞后,京津冀经济圈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但环京津贫困带的提出无疑是对京津冀经济圈腾飞的当头棒喝,也影响到首都的经济、社会稳定。为了能更好地了解环京津区域的经济发展概况,从而对京津冀区域协调规划、冀北的规划有所建议,本文对环绕京津六个地级市的73县市进行了经济发展差异综合测度分析和经济结构分析。
本文运用了综合测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利用社会统计分析的常用软件SPSs软件即可计算出主成分分析结果和聚类结果。论文的难点主要在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指标体系,论文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指标体系,在初步建立指标体系后用各指标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指标体系是否扣合经济发展理论,发现达不到主成分方法运用的条件,从而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最终确立从发展的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在对环京津73县市进行了区域经济差异综合测度和经济结构分析后,得到了综合得分排名、发展层次分类、三次产业结构、部分产业聚类类别等成果。
在实证分析后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按照理论结构建立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理论逻辑验证,要考虑建立后的指标体系是否符合主成分分析法运用的条件。(2)河北省环京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在73县市中较发达县市只占所有县市的小部分,大部分为欠发达及以下县市,除张家口、承德,保定的贫困问题同样不可小觑,而张家口、承德的贫困问题仍然是最严重的。(3)环京津县市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少数发达县市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多数县市农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偏重于粮食蔬菜生产、食品加工、机械、建筑建材等基础产业,而发达县市的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制造业仍然体现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