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储联合发电系统稳定运行协调控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h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风电并网规模不断增大,其波动性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的危害日益明显,而电池储能设备作为一种能实现能量存储及功率双向流动的装置,可提高风电并网后电网电压稳定水平、改善电能质量、提升电网设备综合利用率及系统调峰调频能力。本文在学习和研究国内外风电系统并网稳定需求分析和电池储能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大规模风电并网造成的强迫功率振荡特性做出了研究和分析,确定采用储能设备来解决阵风波动造成的系统强迫功率振荡问题,从而开展了锂电池建模与仿真、电池储能系统的建模及储能设备充放电控制的设计与实现,最终建立风储联合发电系统等效模型,确定针对风电及储能输出总量的控制算法,并且针对锂离子电池在解决阵风波动造成的系统强迫功率振荡问题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和验证。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风电机组并入两区四机系统后的稳定运行问题,在系统结构及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利用小扰动稳定分析方法得出系统线性化微分方程描述。进一步分析系统振荡特性,分析系统局部及区间振荡模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强迫功率振荡现象。最后,得出由风速扰动引起系统强迫功率振荡特性。(2)根据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了锂离子电池的等效电路图,然后分析计算厂商提供的技术指标得到等效模型中的各参数变量值。仿真模拟锂离子电池放电情况与实际电池进行比较,并通过不断调试使电池模型和实际电池的放电曲线能够高度拟合,得出和实际厂家数据吻合的电池单体模型。最后研究单体电池串并联特性,设计并建立了大容量电池组等效模型。(3)利用双向DC/DC变换器来控制电池储能设备充放电,并经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进一步考虑储能设备并网控制方式,并网逆变器采用PQ控制方式,并入风机发电系统,构成风储联合发电系统。通过仿真明确了电池储能设备能有效得平滑风电输出波动,同时验证了由于储能设备响应风速波动引起的功率波动速度快,储能设备应用于解决风速扰动造成的多机系统强迫功率振荡成为可能。(4)在基于可信周期风速预测和日分区负荷预测的基础上,考虑充分发挥储能容量规模,节约成本,同时实现风电功率波动满足安全裕度,设计算法实现风机和储能设备整体输出有功功率控制量的优化。针对风速扰动造成的系统强迫功率振荡问题,采用储能设备来抑制振荡,并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在输血过程中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分析其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市三甲三级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输血;观察
中国疆域的广阔,由于地势、交通、人文、产业的不同,铸就了金融的多样新。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村镇人口的分布极其分散,使得这一广阔的金融市场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这一潜在
准确的索力识别是保证索体系桥梁施工控制、运营和养护维修阶段结构受力分析可靠性的关键,而频率法是极为广泛使用的索力识别手段。基于频率法的理论,探讨和分析实际工程中斜拉索和吊杆的索力与频率间复杂的规律并寻找一种准确的索力识别方法是本文的主要工作。本文以斜拉索和吊杆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研究基于频率法的多参数索力识别,为此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现有基于频率法的索力识别的解析解、前人推导的实
预测控制方法作为改善用户舒适性和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关键是室内温度预测模型的建立。由于寒地过渡季建筑的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影响较大,本文引入了长短时记忆网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来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10例,按照住院的单双号来均分成两组,对
放射性皮肤溃疡(radiation ulcer)为常见的皮肤放射损伤,主要见于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战时核辐射、意外事故受照射等。由于创面坏死以及组织液丢失导致营养不良以及感染,致
从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的地质特点出发,提出了人工水平防潘的处理工艺,通过对实际工程情况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卫生填埋场防渗处理的施工和检测方法。
既有铁路450MHz无线列调通信系统改建为GSM-R系统时,对应的有线调度通信系统需改造为与GSM-R系统能够互联互通的FAS型调度通信系统。收集调研了6个铁路局的既有铁路调度通信
采用Cd污染土壤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钝化剂及其配施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钝化剂及其配施对水稻皆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增施有机肥3000、6000 k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胸部影像学检查中的常见发现。应用CT研究SPN,对准确区分其良恶性、早期诊断肺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