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果皮及果形相关性状的DNA分子标记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cpi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梨品种‘新高’(PyruspyrifoliaNakai)ב砀山酥’(PyrusbretschneideriRehd.),‘黄金’(PyruspyrifoliaNakai)ב砀山酥’(PyrusbretschneideriRehd.)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为试材,对梨果实褐皮性状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生物学统计分析,并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对该性状进行了分子标记研究。   以‘矮化梨’(PyruscommunisLinn.)×(‘茌梨’(PyrusbretschneideriRehd.)+‘新高梨’(PyruspyrifoliaRehd.))F1代杂交分离群体为试材,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与梨果实形状(圆形/非圆形)性状连锁的标记进行了筛选。   获得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新高’ב砀山酥’和‘黄金’ב砀山酥’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的田间观察及生物学统计分析,推测梨果实褐皮性状至少是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r1r1r2r2)。   2.通过对315条随机引物及281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2个与控制梨果实褐皮性状的基因位点之一(R1/r1)相连锁的SSR标记:CH01c06和Hi20b03。据此,将R1/r1基因定位在梨公共遗传图谱的LG8上。   3.通过对‘黄金’ב砀山酥’的F1代杂交分离群体的SSR引物筛选,获得了1个与控制梨果实褐皮性状另一基因位点(R2/r2)相连锁的SSR标记:Hi02a07。据此,将R2/r2基因定位在梨公共遗传图谱的LG2上。   4.通过对281对SSR引物的标记筛选,获得了两个与梨果实形状(圆形/非圆形)相关的SSR标记CH02b10和CH02f06,群体中性状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1.67%和96.67%。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以茌梨(PyrusbretschnederiRehd)为试材,进行了PPO基因片段的克隆并检测该基因在果实发育和贮藏过程中Pb-PPO1的表达;分析了黄金梨(P.pyrifoliaNakai)×鸭梨(P.bretschneideriRe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