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因此,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上来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发展法治中国的现实需要。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形成治理主体间的共建共治共享,达成政府管理、社会调节与人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现如今,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稳步推进,社区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社会组织的主要存在形式,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推进又成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心。对此,北京东城区、沈阳沈河区、深圳盐田区等多地都对社区治理的法治化建设进行了实践性地探索。从结果来看,探索的角度涵盖广泛、成绩斐然。但从本质上看,这种尝试没有真正提高各方主体的有效参与度,也没有为治理主体间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实现形成有效的机制。尽管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的,也丰富了社区服务的方式,但是并没有真正推进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实现“三共”治理模式的制度化。基于此,本文根据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整体要求与社区治理法治化之间联系的理解与讨论,结合各地的实践经验,探究对以社区微信群为载体,通过提高多方主体参与度,推进城市社区法治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社区治理是法治实践的重要方面,需进行实证研究。其次,社区治理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本土化研究对象,对于基层治理的研究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情况,从本土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再次,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进行社区治理离不开法治的引导,因此,利用法治思维对社区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最后,社区治理的目的是实现自治与共治的结合,其关键在于政民的双向互动。网络科技的发展引发的治理平台的创新,为权力下沉和多主体沟通的推进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因此,从双向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运用网络平台将被动式的号召转变为双向合作共治是主要的研究方向。总之,本文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发现和分析问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为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化建设提供探索路径,为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