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手机手势识别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xinhongwei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员,手机更是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无处不在地与手机交互。本文旨在研究一种新型的、有趣的以及更为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手机手势识别。键盘输入与触屏输入是目前占据主流的手机输入方式,与这两种成熟的人机交互方式不同,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手机手势识别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涵盖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学科的相关方面。就其本质而言,就是通过读取集成于手机内部的MEMS惯性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陀螺仪等)的数据来判断手机用户的操作意图。目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手机手势识别的研究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虽然一些设备上已经有所应用,然而使用环境的复杂性、手势动作的各异性以及硬件设备等各方面因素,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手机手势识别作为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其距离成熟还有一段较为漫长的道路。本文的研究吸取了相关领域已有的成果经验,利用手持设备内置的MEMS惯性传感器,即三轴微加速度计与三轴微陀螺仪,提出了一套较为快速和准确的手机手势识别的方法。有别于其他的手势识别系统,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手机手势识别的全套过程必须在手机内部完成,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立足现有的手机资源,研究如何利用最少的系统资源或以尽可能少的计算量来处理传感器数据、提取用户动作特征,并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提供识别结果。文中基于现有的手机资源,提出了只利用三轴微加速度计与综合利用三轴微加速度计与三轴微陀螺仪的手机手势识别方法,植入到手机运行,根据运行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改,并最终得到了可以实现的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手机手势识别的方法。
其他文献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包含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看,这四要素对应了约翰?塞尔提出的阐述类、表达类和指令
在港区、航道等水域内,船舶通行相对密集,船舶与船舶、碍航物之间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较高。由于上述水域内风浪较小且船速较低,碰撞事故一般会造成非致沉性船体破损,但可能引
现象 2020年春节,注定不能忘怀,孩子们几乎都“足不出户”,被“新冠肺炎”困在家中,然而,这场疫情防控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使其从中得到成长.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加,许多英语歌曲和美剧也增添了我国民族特色元素.从中国民族文化出现在英语歌曲和美剧中的原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