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画报发轫于上海,上海一直是画报业发展最兴盛的地区。《上海画报》的创办,图文并重,内容详实,印刷精美,集新闻、文学、艺术、娱乐、商业和电影于一体,它上承石印时期的《点石斋画报》,下启影写版“民国第一画报”《良友》,成为照相铜锌版时代画报热潮的引领者,拉开了中国近代画报繁荣时期的序幕。作为近代上海的图文写真,《上海画报》的图文资料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录文献,对于《上海画报》的研究对新闻传播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新闻传播学和视觉现代性角度进行研究,全面分析《上海画报》,阐述其编辑思想、内容特色、传播效果及社会价值,以供现代媒介建设参考和借鉴。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虽然《上海画报》生存的时代距离我们久远,但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读图时代”概念常提常新;同时,本文对《上海画报》研究选题进行了文献综述,并介绍了文献研究法,量化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第二章是《上海画报》的历史梳理。《上海画报》之所以一创刊就能取得“每期逾三万”的成绩,与其为读者提供“有兴趣有价值之照片”的画报性质和办报理念是分不开的,而这种办报理念的产生,与20世纪初期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论文阐述了铜锌版印刷术的革新、报纸摄影附刊与摄影画报的兴起,明确划分了毕倚虹、周瘦鹃和钱芥尘主持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章是《上海画报》的内容及特色分析。画报的编辑思想直接影响着《上海画报》的创办和发展,进而决定着“重视有兴趣又有价值之照片、消息和文艺”的选材特点,以及服务读者的办报理念。《上海画报》不仅秉承其一贯的编辑方针,同时也坚持改版革新,举行纪念活动。本文以《上海画报》编务黄梅生的叙述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优美而名贵”的照片、“新奇有兴趣”的文字和“楚楚而可观”的文艺。第四章是《上海画报》的传播效果及意义。本文从新旧文化的融合角度论述了《上海画报》以旧式文人为主体,以市民阶层为定位的海派画报风格,以大量的报刊史料论证了它对历史文献的记录,最后从视觉现代性的层面解读了画报创作者、报道对象及读者之间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上海画报》的传播效果及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