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替传译,是译员在听辨来源语(source language)语音符号的同时,借助主题和认知知识以及口译笔记,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原语语篇意义,待讲话入完成部分或全部发言后,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把讲话人所表达的信息以口头形式迅速地重新传达给听众的过程。根据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口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倾听与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调,第二阶段包括回忆+笔记阅读+表达。由此可见,笔记在交替传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该理论并未提出怎样通过合理分配就笔记在口译中所分配精力和运用良好的笔记技巧,来提高口译输出质量。本文首先基于对笔记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先后对8名英语口译专业的学生和4名职业口译员的笔记进行实证研究,从笔记的量、笔记语言的选择和笔记的布局进行分析,并结合Effort Model得出以下笔记策略:1.良好的口译输出需要简明扼要的笔记体系,因而笔记的量不应过多,适当的笔记的量需要通过良好的语言选择体现其内容,以精心设计的笔记结构体现其逻辑结构;2.笔记的语言选择是决定口译输出内容的关键因素,除去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运用,受训译员和职业译员都习惯运用在长期训练和实践中自成一体的第三语言,即符号、缩写和一些不可区分和难以描述的图形,主要是因为第三语言的选择能提高口译效率,且符合Effort Model的指导原则;3.在平行笔记和垂直笔记的选择中,垂直笔记是大部分译员首选,因为其能很好地体现信息的逻辑结构和层次性,让译员在第二阶段的笔记阅读过程减少精力分配,进而提高口译效率。本文通过对口译笔记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笔记策略,希望所提出的笔记策略能够被学习阶段译员和职业译员的笔记训练做参考,提高其口译效率。同时也希望笔记策略能为其他笔记培训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