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从增长偏快逐步转向经济过热,公司出现投资过度,资本市场也出现较大的波动。为了抑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政府快速及时地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改变了连续使用9年的稳健性货币政策,开始紧缩银根。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不久,2007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在2008年又逐步演变成金融危机,并迅速向全球蔓延,对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公司开始出现投资不足。为了缓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我国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且及时地调整货币政策,从紧缩转向适度宽松,来刺激经济发展,抵御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传统的研究观点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进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支出,而近几年很多学者发现,货币政策对公司投资行为的传导机制,并非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公司的融资水平,进而作用在公司的投资决策的。货币政策调整不仅改变整个资金市场的资金供应量,而且会改变公司外部融资能力,通过改变外部融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水平。本文从信贷配给理论、债务积压理论和市场时机选择理论等方面,深入地从理论上探讨了货币政策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为了验证货币政策的不同对不同融资约束的公司投资水平有何影响,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公司1999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财务指标计算出每个公司每年的Altman Z值,根据得到的Altman Z值对所有公司进行从小到大排序,排在前三分之一的样本为融资约束组,中间三分之一为弱融资约束组,后三分之一为无融资约束组,对这三组样本分别对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用Cleary(1999)对FHP(1988)的投资现金流修正后的模型做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融资约束组中现金流的系数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说明对于融资约束越高的公司,他的融资成本越高,融资越困难,这时,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越高。后又根据对各时期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对不同货币政策下,检验了货币政策对不同融资约束的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同货币政策下,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随融资约束程度的升高而升高,融资约束程度越高,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越高。而货币政策变化时,对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公司影响不同,融资程度越大的公司受到的影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