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首选新辅助化疗。但是,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如何对化疗疗效做出预判,进而调整药物用法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临床和病理方法已不适于做出这样的判断,而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有望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检测血清p53抗体(p53 Abs)能够快速、便捷、低成本地对癌症新辅助化疗中肿瘤生物学特征变化做出初步判断,因此针对p53Abs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癌症标志物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测血清p53Abs在进行紫杉类药物和蒽环类药物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对化疗前p53Abs阴/阳性状况与患者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分析,进而初步评价检测p53Abs对新辅助化疗用药方案制定的指导价值。同时,我们对比分析了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肿瘤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本文研究对象是随机选取的68例晚期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32例,采用紫杉类药物单药治疗,多西他赛的标准计量为100mg/m2 (第一天);第二组36例,采用蒽环类药物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标准剂量为:环磷酰胺500 mg/m2(第一天-第八天),阿霉素40 mg/m2(第一天),5-氟尿嘧啶500 mg/m2(第一天-第八天)。p53 Abs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EA、CA15-3通过罗氏全自动分析仪检测,HER-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HC)检测。结果发现在化疗过程中,采用紫杉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p53 Abs表达量变化显著(P =0.006);化疗前p53Abs表达阴性的患者临床缓解率高于阳性患者;化疗前p53 Abs阴性表达状况是蒽环类药物疗效的预测指标(P = 0.039)。我们还发现,在两种药物治疗组,血清学标志物CEA和CA15-3表达量在化疗前后均有显著的变化(P = 0.004和P = 0.008,紫杉类药物组;P = 0.002和P =0.000,蒽环类药物组);而化疗前HER-2阴性状况对两种药物的疗效均有预测价值(P = 0.022和P = 0.025)。结论:p53抗体检测对新辅助化疗方案制定具有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