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拓宽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加速了区域内城市间物质、劳动力、资本和信息等要素的流通,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结构整体。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引致了中央与地方的一系列以控制人口流动为主的防疫政策的出台,有效的防疫政策对我国境内人口流动的流向和强度带来直接的影响,并进一步作用于区域间原有的城市网络结构。基于此,新形势下对浙江省域城市网络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移动手机信令大数据,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基于人口流的浙江省城市网络,探析其在疫情前后网络密度、网络层级特征、凝聚子群和城市度中心性的变化,并结合区县人口规模、政府能力、经济规模和结构,比较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1)浙江省的城市网络整体密度较高,省域内部各区县间交流密切,城市网络发展较好。但疫情后城市网络整体密度下降,区县间联系明显减少,网络结构稳定性有待提升。(2)疫情后浙江省城市网络由均衡化发展向极化发展,杭州、宁波、温州在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越发凸显。网络聚合中心集中于东南部,中西部人口联系能力明显下降且缺乏重要的联系节点。(3)疫情前后浙江省区县间人口流动的方向和强度发生变化。流动方向上,在空间位置上从远距离流动向近距离流动转变。流动强度上,多数区县间联系强度下降,部分区县间联系强度上升。(4)疫情前后浙江省城市网络发生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县差异,区县间人口规模、政府能力、经济规模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些差异。总体来说,疫情后,人口规模大、财政总收入高、地区生产总值高、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区县在网络中的地位会上升,而第二产业占比高的区县在网络中的地位会下降。本研究的学术意义在于:其一,既往的城市间的人口流动研究依赖社会调查数据,多存在时效上的滞后性和统计上的不精确性,本文使用实时的移动手机信令数据,能更精确地反映当前“人口流”空间的变化特征与城市间复杂的交互关系,为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研究提供补充。其二,不同于以往城市网络研究的静态视角,借力于手机信令大数据的时空动态属性,本研究对不同时期网络特征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城市网络影响机制的研究空缺。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测算浙江省在疫情前后的城市网络,可以了解当前浙江省城市网络发展的均衡程度和各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进而为后疫情时期浙江省城市网络均衡化发展和各城市提高自身在网络中的地位提供可参考的针对性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