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化已经成为世界关注问题,而草本植物在防沙固沙工作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内蒙古是我国沙地面积最广的省份,为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正确评价生产力。本文基于内蒙古磴口县地区的调查数据,以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收获法获取生物量,运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了单株生物量模型、并预测了调查区内种群的生物量和样地草本生物量;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的M*-(?)回归模型及Taylor幂法则分析了各种群分布格局,并首次使用聚块性指数M*/(?)和航片提取草本覆盖率构建草本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采用大样地法得出的结果代表性强,预测精度高;2)经研究研究区草本植物生物量主要受冠幅、株高和地径因子的影响,各物种单株生物量模型如下:芦苇W=12.4732+0.3459(D+CW)H;沙地旋覆花W=0.3101CW1.6338;猪毛菜W=0.0360CW2.3964;沙米W=0.0087(D2H)0.7999(CW2D)1.5857;隐子草W=0.4293(CW2H)0.8037;沙鞭W=4.1019(D2H)0.4592;雾冰藜W=0.1957CW1.5742;从以上选择的最优生物量模型中可以看出,冠幅(CW)是草本植物生物量的首要因子;3)研究区草本植物中芦苇种群表现出最高的重要值29.98,沙地旋覆花次之18.40;4)聚集度指标结果显示各种群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少数低密度样地有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IwaoM*与(?)回归法证实芦苇、沙地旋覆花、猪毛菜和沙鞭种群植株之间互相排斥,沙米和雾冰藜种群呈个体群分布;Taylor幂法则检验结果证明所有种群密度越大,聚集度越大;5)聚集均数λ结果显示90%以上聚集分布是由外界因子和物种自身特性共同引起;6)聚块性指数和航片法得出该地区草本生物量模型分别是:W*=9.6907+0.0022[N*×Ms]和W*=-6.3370+2.2451C本文关于内蒙古草本植物的单株生物量模型、总生物量预测模型以及对研究区种群水平分布格局的分析,直观地反映了种群优势度并提出科学的生物量预测方法,适用于该地区的生产力评价,为进一步研究群落特征,以及今后内蒙古的沙化治理、植被恢复和提出有效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