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FDI有助于改善当地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也能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流而不迁”是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业是影响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的重要因素。在户籍制度改革短期难以见效的情况下,利用FDI以促进流动人口的就业定居是我国在人口红利衰退和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考虑到流动人口的不同就业身份,本文在FDI和自雇流动人口与受雇流动人口的长期定居意愿之间建立理论分析机制,将2016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宏观数据匹配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微观数据,采用IV-Probit方法控制住外资集聚的内生性,以探究FDI对异质性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的影响,并检验其影响机制。由于不同流动人口所属地区、从事行业与人力资本存在差异,进一步分组检验FDI对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FDI通过提升劳动力的就业质量来促进异质性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对受雇流动人口,外资增加其工作稳定性、工资收入、社会福利和工作时间,综合提高就业质量以实现“以业留人”;对于自雇流动人口,外资增加其业务收入以强化长期定居意愿。从流入地来看,外资对受雇者与自雇者长期定居意愿均存在东部促进、中部不显著与西部抑制的影响;从就业行业来看,对内资企业中从事建筑制造等第二产业的受雇流动人口,FDI的以业定居效应更强,而外资对从事餐饮、修理等消费型服务行业的自雇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人力资本来看,FDI对受教育程度更高和流城时间越短的流动人口的积极影响更强。为此,我国应优化外资的区位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化引资模式,加强对低素质就业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利用相关政策优化城市的创业环境鼓励自雇者创业,从而充分发挥FDI的以业定居效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立足于劳动力的微观视角,根据就业身份的不同,将流动人口分为受雇者和自雇者,分别在FDI与异质性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之间建立理论和实证分析框架,并从流入范围、从事行业和人力资本方面分别考察FDI对不同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的影响;(2)研究理论的创新,本文在FDI对劳动力的就业效应与就业质量促进长期定居意愿的理论支撑下,引入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作为中间机制,采用IV-Probit方法实证检验了FDI对异质性流动人口的“以业留人”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